【自然灾害与防治】图是“某种气象灾害年发生数占全球总数百分率区域分布图”(虚线为海平面26.5 ℃等温线;括号内数值表示影响次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简述该气象灾害产生的源地和季节。(3分)(2)简析大陆东部受该气象灾害影响次数更多的原因。(3分)(3)根据图中信息说明该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4分)
【环境保护】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它是目前我国各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对城市大气质量起到决定性影响。材料二:下表是“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四个PM10监测点S1、S2、S3、S4的统计数据。表 四个监测点的部分统计数据材料三:S11点的PM10月平均浓度图(1)S1、S2、S3、S4四个监测点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____点,说明该点空气质量好的原因(2)图表示S1点的PM10月平均浓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_________,分析其夏季浓度特点的形成原因。______。(3)该城市进行环境管理的对象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灾害与防治】请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自然灾害中85%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50%左右。材料二: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的百分比)材料三: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各是什么?(2)图中ABC是我国三个干旱严重地区,分别说明A、B两地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旅游地理】图中的山地均为“世界遗产”,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材料: 五台山是一座享誉世界的佛教名山,有“清凉圣境”的美称,拥有世间罕见的佛教建筑群和大量的造像、雕塑、壁画、经书等,于2009年6月作为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图中的数字代号表示五台山的是_______、表示峨眉山的是_______。(2)根据世界遗产的分类,④山属于_______________。(3)试比较峨眉山和五台山的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异同点。__________________(4)简述申遗成功对五台山文化发展的积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上海市举行。此次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上海世博园区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图甲为世博园规划示意图。材料二: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对以城市为主题的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在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文化底蕴最深厚,同时正在经历巨大和史无前例的城市革命的国家举办,感到无比高兴。蓝峰指出,本次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选择,表明今后全球大部分人口将迁入城市。材料三:上海世博会提出“低碳世博”的理念。伦敦零碳馆引入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二氧化碳排放的贝丁顿社区的先进科技,综合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及生物能,并配备收集、储存、净化雨水系统和室内恒温设施,并大量使用回收再利用的废旧物品进行室内装潢。(1)黄浦江作为长江的支流,在上海世博园区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黄浦江提供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A、B是“上海市全年与世博会举办期间的风向玫瑰图”,其中________(填字母)表示世博会举办期间的风频分布,其主要风频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3)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上海市承办第41届世博会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4)“低碳世博”的理念主要针对全球性的______________问题而提出,伦敦零碳馆的展览倡导未来城市解决此类问题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5)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速度比发达国家_________。在“全球大部分人口将迁入城市”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城市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中国东北部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和“美国本土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洛杉矶沿岸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__。(2)北京与底特律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图气温年较差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右图中D地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______(大或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4)我国C地区与美国E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其类型是_________ ____。试分析两地发展该农业生产的共同区位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左图中A、B、C三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