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文言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73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伊尹论
苏轼
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立天下之大节者,天下者也。夫以天下之大不足以动其心,则天下之大节有不足立,而大事有不足办者矣。
今夫匹夫匹妇皆知洁廉忠信之为美也,使其果洁廉而忠信,则其智虑未始不如王公大人之能也。惟其所争者,止于箪食豆羹,而箪食豆羹足以动其心,则宜其智虑之不出乎此也。箪食豆羹,非其道不取,则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矣。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而不能办一乡之事者,未之有也。推此而上,其不取者愈大,则其所办者愈远矣。让天下与让箪食豆羹,无以异也。治天下与治一乡,亦无以异也。然而不能者,有所也。天下之富,是箪食豆羹之积也。天下之大,是一乡之也。非千金之子,不能运千金之资。贩夫贩妇得一金而不知其所措,非智不若,所居之卑也。
孟子曰:“伊尹耕有莘之野,非其道也,非其义也,虽禄之天下,弗受也。” 夫天下不能动其心,是故其才全。其全才而制天下,是故临大事而不乱。古之君子,必有高世之行,非苟求为异而已。卿相之位,千金之富,有所不屑,将以自广其心,使穷达利害不能为之芥蒂,以全其才,而欲有所为耳。后之君子,盖亦尝有其志矣,得失乱其中,而荣辱夺其外,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亦足悲矣。
孔子叙书至于舜、禹、皋陶相让之际,盖未尝不太息也。夫以朝廷之尊,而行匹夫之让,孔子安取哉?取其不汲汲于富贵,有以大服天下之心焉耳。
夫太甲之废天下未尝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为惊以臣放君天下不以为僭既放而复立太甲不以为专。何则?其素所不屑者,足以取信于天下也。彼其视天下眇然不足以动其心,而岂忍以废放其君求利也哉?
后之君子,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一为希阔之行,则天下群起而诮。不知求其素,而以为古今之变时有所不可者,亦已过矣夫。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广选•新注•集评》苏轼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立天下之大节者,天下者也狭 :使……狭小
B.然而不能者,有所也蔽:蒙蔽
C.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役役:劳苦不息
D.后之君子,常而习故蹈:遵循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以天下之大不足以动其心 B.伊尹耕有莘之野
草拂之色变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赵者
C.则天下群起而诮 D.其全才而制天下

士大夫族           君何知燕王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   )

A.夫太甲之废/天下未尝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为惊/以臣放君/天下不以为僭/既放而复立/太甲不以为专
B.夫太甲之废天下/未尝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为惊/以臣放君/天下不以为僭/既放而复立/太甲不以为专
C.夫太甲之废/天下未尝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为惊/以臣放君天下/不以为僭/既放而复立太甲/不以为专
D.夫太甲之废天下/未尝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为惊/以臣放君/天下不以为僭/既放而复立/太甲不以为专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从儒家的伦理标准出发,要求人们的行为要符合道德规范,并提出了“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的观点。
B.紧承首段提出的观点,文章第二段通过王公大人和匹夫匹妇的比较,说明不取者愈大,所办者愈远。
C.文章第三、四段引入孟子和孔子的相关材料,是为了证明“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因而行文更严谨。
D.作者认为伊尹是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贤者,不以自己的得失而进退,不以自己的荣辱而喜忧,穷达利害都不能动摇其对精神本质,也即道义的追求。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使其果洁廉而忠信,则其智虑未始不如王公大人之能也。
(2)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而不能办一乡之事者,未之有也。
(3)夫以朝廷之尊,而行匹夫之让,孔子安取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伊尹论苏轼办天下之大事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