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1949年9月,为筹建新中国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政府主席。确定了国旗、代国歌、国都和纪念方法,还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材料二:(1)材料一指的是哪次会议?它通过一个文件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该文件的名称是?(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3)材料二反映的事件有何历史意义?以后每年的这一天成为我国的什么节日?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马克思材料二:“我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我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 ──鲁迅请回答:(1)中国的“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三项伟大发明”是经过哪条中西贸易要道、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的?(2) 中国三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具体地说,“印刷术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所指的是哪两个历史事件?(3)三大发明在中国遭到冷遇甚至来搞封建迷信,在西方却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对于相同的科学技术却带来不同的命运,谈谈你对科技发明的看法。
昌盛的秦汉文化(1)造纸术:世界上最早的纸出现在什么时期?什么时期由谁改进的?(2)请写出汉代两位著名的医学家,以及他们的成就。(3)请写出《史记》的作者、内容、体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拔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1)魏主是谁?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魏主”还有哪些汉化的措施?(3)“魏主”的改革有什么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的社会大分裂时期,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同时也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文明的交流与传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段非凡的历史吧。材料一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南阳武侯祠联材料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南北朝民歌《敕勒川》(1)根据图一中字母代表的国家填写下表。(12分)
(2)根据材料一对联并结合图一,分析此对联颂扬的人物是谁。“水面偏能用火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4分)(3)根据图二和材料二,说说在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关系出现了怎样的趋势。(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汉书》材料二 丝绸之路示意图:材料三 西汉疆域图:(1)说出材料一中张骞第一次通西域的目的。(2)仔细阅读材料二,将图中所标序号代表的丝绸之路的路线填在下列括号内①( )→②( )→③( )→④( )→⑤( )(3)对材料三中斜线覆盖区域,西汉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一措施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