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文言文阅读
  • 难度 较难
  • 浏览 7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说   琴
何景明
何子有琴,三年不张。从( )游者戴仲鹖,取( )绳以弦,进而求操( )。何子御之,三叩其弦,弦不服指,声不成文。徐察其音,莫知病端。仲鹖曰:“是病于材也。予视其黟然黑,衺然腐也。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何子曰:“噫!非材之罪也,吾将尤夫攻之者也。凡攻琴者,首选材,审制器。今是琴,弦之韧,疎;轸之栝,滞;徽之数,失钧;越之中,浅以隘。疎,故清浊弗能具;滞,故高下弗能通;失钧,故细大相逾;浅隘,故声应沉伏。是以宫商不识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
“夫是琴之材,桐之为也,不为不良也。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斫以成之,饰以出之。上而君得之,可以荐清庙,设大廷,合神纳宾,赞实出伏,畅民洁物。下而士人得之,可以宣气养德,道情和志。何至黟然衺然,为腐材置物邪!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自混而欲别物,自褊而欲求多。直木轮,屈木辐,巨木节,细木梁,几何不为材之病也。是故君子慎焉。
“操之以劲,动之以时,明之以序,藏之以虚。劲则能弗挠也,时则能应变也,序则能辨方也,虚则能受益也。劲者信也,时者知也,序者义也,虚者谦也。信以居之,知以行之,义以制之,谦以保之。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材何罪焉!”
仲鹖怃然离席曰:“信取于弦乎,知取于轸乎,义取于徽乎,谦取于越乎。一物而众理备焉。予不敏,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选自《四库全书》本《何大复集》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察其音,莫知病端徐:仔细
B.吾将尤夫攻之者也尤:责备
C.赞实出伏,畅民洁物畅:使通畅
D.自混而欲别物别:其它的

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而、之、焉 B.其、而、焉
C.而、而、矣 D.之、而、矣

下列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以/宫商不识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
B.是以宫商不识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
C.是以宫商不识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
D.是以/宫商不识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说琴》既是一篇关于制琴、弹曲的音乐论说文,又是一篇借喻制琴弹曲的规定、要求,并从琴论及为人,来阐述人生经验的哲理文。
B.文章开头写的是面对琴声不扬原因的一场讨论。戴仲鶡认为是琴的材质不好,何子认为不是材质的问题,是制作的问题。
C.作者认为弹琴则出手要轻柔,行动要候时,观察要有顺序,收势要有容量。轻柔就能不受阻挠,候时就能应付变化,有顺序就能辨别方向,有容量就能受到效益。
D.作者最后有感:一件东西而所有的道理都齐全了,信用作为做人的根本,智慧用来指导行为,仁义作为日常言行的制约,谦虚用来保全自身的品行。君子对此是很慎重的。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
(2)凡攻琴者,首选材,审制器。
(3)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说琴何景明何子有琴,三年不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