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与消费是一国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稳步提升,但消费增速明显低于投资GDP增速,近些年来消费率由62%下降到48%,投资率由35%上升到49%。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国民收入格局不断向国家和企业倾斜,居民收入比重不断下降;收入分配政策总体上有利于高收入群体、不利于低收入群体;人们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预期支出压力较大;农村人口消费潜力释放不够;消费环境和消费权益保障不足等等。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4年10月20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首次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大力建设法治中国,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担当的时代使命。党要引领中国改革发展、化解当下社会复杂矛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依法治国之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乎改革全局,关乎人民福祉,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民族前途命运。材料二:回望历史,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推进依法治国的轨迹清晰可见: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十六大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十七大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大阐释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思想,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新阶段。道路漫漫而曲折,每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都是通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艰辛求索。(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依据。(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推进依法治国的轨迹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09-2013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及占比:注:①当某一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时,进入老龄化社会。②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中国为3870美元,美国为10645美元。材料二:“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增加到16%。在日益加快的老龄化进程中,老龄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公益性老龄服务设施、服务网络建设滞后,老龄服务市场发育不全、供给不足等。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材料三:我国的传统是养儿防老、家庭养老,这个传统是老年人对亲情的渴望,对熟悉环境的眷恋,也是我国孝道文化的体现。我国政府出台的“9073”养老政策符合我国老龄化特点和老年人居住意愿,所谓“9073”,即90%的老人居家或社区养老,7%的老人接受社区日间照料和托老服务,3%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信息。(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发展老龄事业、有效应对老龄化社会。(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出台的“9073”养老政策体现了“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哪些知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14年1月6日,习近平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加快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近代世界历史表明,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纵观当今世界创新型国家,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科技自主创新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大都在70%以上,对外技术的依存度都在30%以下。 材料二:近年来,为推进科技创新,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分析材料一的观点。(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中采取的推进科技创新措施的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2013年12月23-2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罕见地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为2014年六大工作任务之首。把粮食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战略抉择,是立足国情、粮情、世情旷世举措,上升为与金融、能源安全并行的三大战略,必将从体制机制加以固定,铸就种粮卖得出、吃粮买得到的粮食安全基石。全国人大农委委员张晓山表示,此次中央罕见地重视粮食安全,除了近年来粮食自给率下降外,另外一层“醉翁之意”恐怕与土地制度改革和城镇化建设有关。张表示,中央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路,主张城镇化应该是人的城镇化,而不是单纯土地的城镇化,这就意味着城乡之间的差距要缩小,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上的投入要增大,而不大搞特搞土地城镇化,地方政府的财源——土地财政又会大大缩水。材料二:2013年第二季度,国内玉米市场行情波动较为频繁,市场需求及政策性因素对其价格影响尤为明显。具体来看。4月份,国内玉米市场受禽流感疫情影响,其价格一度出现下跌,但持续时间不长。5月初,在临储玉米收购政策时间延长及市场需求好转等因素影响下,国内玉米市场行情触底反弹。不过,5月下旬,产区迎来自然晾晒粮源上市小高峰,国内玉米价格也在前期急涨过后顺势高位回调。6月份以后,随着产区农户余粮水平的进一步下降,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大部分温和上扬。(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别说明党和政府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作用。(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就如何稳定玉米价格提出合理化建议?(3)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为2014年六大工作任务之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以公元前140年张骞出使西域发轫,古丝绸之路,这条商旅通道,作为连接亚欧贸易的桥梁、融汇东西方文明的纽带,在随后的1000多年时间里,书写了千古传诵的壮美篇章。中国的五彩丝绸、精美瓷器等商品,造纸、印刷等科学技术翻过重重高山、茫茫戈壁源源不断地经由中亚传入欧洲,而原产于中亚的葡萄、苜蓿等农作物也远渡漫漫沙漠、无垠草原传入中国。在此过程中以合作共赢、开放包容、开拓进取、共享和平为文化品格的丝路精神逐渐形成,并以其独特魅力被广为传承。又是千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今天,这条沉寂的商贸古道,因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而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沿线各国、尤其是地处古丝绸之路核心区域的中亚各国对此强烈响应。他们受中国发展激动,强烈希望能分享中国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希望借助中国的技术、资金优势,推动本国经济发展……此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更是国内发展的现实需要:消化产能过剩、统筹区域发展、破解能源紧缺,乃至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都需要强大杠杆方能撬动。因此,我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新的国家经济和外交战略,既是对历史血脉的有力接续,对世界发展的果敢担当,也是对现实机遇的主动把握。应如何有效启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发展引擎?有关人士指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最为迫切需要的就是域内各国尽心合作,实现政策、道路、贸易、货币、民心五个“相通”。当有人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高声欢呼时,也有有识之士冷静指出,丝绸之路从来不是坦途,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丝路精神才是成就传奇的关键。(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弘扬丝路精神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意义。(2)有人说,态度决定高度。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沿线有关国家的认同和协作。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说明有关国家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应持有的“态度”。(3)当前,青少年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知晓程度还不高。西部某省重点高级中学准备对学生进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宣传教育,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为该校提两条建议,并简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