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①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得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②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后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出,走晋阳。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③;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要以亡人国也。”恒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④,绛水可以灌平阳也。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絺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絺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臣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端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絺疵请使于齐。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一)
【注】①智襄子:即智伯,“襄子”是他死后的谥号。②狃(niǔ):习惯。③版:表示墙的高度和长度。一般认为高二尺、长八尺这一版。④安邑:魏的都城,下文的“平阳”是韩的都城。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主不备,难必至矣难:灾难、灾祸 |
B.智伯不悛,絺疵请使于齐悛:悔改 |
C.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伤:妨碍 |
D.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致:归还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智伯“好利”的一组是 ( )
①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 ②智伯请地于韩康子
③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 ④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
⑤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 ⑥智伯以絺疵之言告二子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智伯向韩康子、魏桓子、赵襄子索要土地,韩康子、魏桓子慑于智伯的威势,满足 了智伯的要求,而赵襄子拒绝了智伯,遭到了引水灌城的攻击。 |
B.段规和任章的劝说之辞,均能抓住智伯的性格弱点,分析了事情发展的必然性,做 出了正确的决策,保全了各自的君主。 |
C.絺疵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见微知著的难得人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重用,后来自 请出使齐国。 |
D.智伯无故索要土地和他不听臣下劝谏,都突出地表现了他利令智昏、刚愎自用的性格 |
弱点。
把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端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
答:
(2)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