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现代文阅读
  • 难度 较难
  • 浏览 83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师》杂志关于“中国现代的文明秩序”对金耀基教授的访谈录
《大师》:现代性和现代化的区别在哪?现代性本身是否值得反思?
金耀基:“现代化”是什么?简言之,现代化是指一个传统的国家为了跻身于现代国家之林,所启动在经济、军事、教育、政治、法律等领域的变革而产生的社会巨大的形变过程。它通常表现为工业化(由农业转向工业),都市化(农村人口转向城市),世俗化(科学理性思维的扩散)和普遍参与(在政治上个人主体意识的提高)等现象。现代化可以说是一个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的过程。而“现代性”是指现代文明体的性格和风貌,我称之为“现代的文明秩序”。
第一个实现现代性的是西方的欧美。“西方的现代性” 是十八世纪以理性为核心的启蒙运动的产物,它常被视为是以“个人主义”、“资本主义”与“民主政治”为核心内容的。长期以来,西方人把“西方的现代性”等同于现代性,亦即视西方现代性具有现代性的典范地位。西方的现代性中的确包含有民主、人权、正义、科学等文明的元素,也有普世的意义,但西方的现代性本身亦有缺陷。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在二十世纪初早就有深刻的反思,指出西方现代性并非启蒙标举的理性之胜利,而是一种变质的“工具理性”的张扬与膨胀。启蒙所产生的现代文明体固有其灿烂的成就,但亦有它的黑暗面与深层问题,即仅就二次世界大战所暴露的残酷与伤害而言,就已显示了其“非理性”的一面。而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更又一次揭露了资本主义内在的道德秩序的败坏。
《大师》:很多人希望中国也能成为同西方欧美一样的现代化国家。您认为中国的现代化与西方的现代化会一样吗?
金耀基:中国百年的现代化,乃至20世纪绝大多数的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所碰到的最根本问题就是文化问题。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或转化过程,从来就不是“文化中立”的,各个民族文化与西方启蒙价值的碰撞是无可避免的,有的民族文化,特别是因为宗教原因,强烈地排斥西方的价值。在现代性构建过程中,文化是无法缺位的,问题只在于本土文化在文化转型中的自主性的高低与多少。
社会学者伯格就指出,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最重要的一个组成因素是个人主义,但东亚模型则侧重集体团结和纪律。使东亚的现代性有别于西方现代性的因素主要是文化,在中国,特别是儒家文化。
在这个意义上,建构中国现代性的部分资源应该并且必然会来自中国自己的的文化传统。中国建构的现代文明秩序的过程,一方面,应该不只是开放并批判地接受西方启蒙的价值,另一方面,应该不只是中国旧的传统文明秩序的解构,也应该是它的重构。中国的新文明秩序是“现代的”,也应该是“中国的”。
《大师》:那能你描述一下中国的现代化的特征吗?
金耀基:现代化有好多种,但是从来没有“没有传统的现代化”。现代与传统间有多种结合、搭配的可能性。在现代化过程中,许多传统事物与价值都有安顿的可能,我甚至要说,越是现代的社会,越有保护与发扬传统事物的可能性。只有在思想上最懒惰,或者在观念上只有传统与现代的两极观的个体或团体,才会狂热崇新,或狂热地迷古。
英、美、德、法都是现代化的社会,但就我所知所见,他们有“共相”之外,仍保有各自的风貌,即使东方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除了有明显的“西化”与“现代化”的形貌外,仍处处保有日本传统的精神与风格。无疑的,各国的文化传统在其现代化过程中扮演了重大的角色。中国的现代化必然是传统与现代的挂钩接榫的历史运动,中国的未来将是中国古典传统的现代化。      
(节选自《大师》第81期《寻求中国现代的文明秩序》)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现代化是一个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变的过程,而现代性则是现代国家的“文明的秩序”。
B.“西方的现代性”的核心内容是个人主义、资本主义和民主政治,它的形成与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密切相关。
C.西方现代性包含有民主、人权、正义、科学等文明元素,具有现代性的典范地
位。
D.中国的现代化将是中国古典传统的现代化,也即充分保有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化。

不属于金耀基教授认为的中国现代化不应走西方现代化老路的理由的一项是(   )

A.西方现代性并非启蒙运动所标榜的理性的胜利,而是一种变质的“工具理性”的张扬与膨胀。
B.各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考虑自己的民族文化因素。伴随中国现代化的不应是传统文化的消失,而是传统文化的重构。
C.西方现代最的最重要一个组成因素是个人主义,而东亚模型则侧重于集体团结和纪律。
D.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除了有明显的“西化”与“现代化”的形貌外,仍处处保有日本传统的精神和风格。

结合全文,概括金耀基教授眼中的中国现代的文明秩序的基本特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大师》杂志关于中国现代的文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