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间的交往生生不息,并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请回答:(1)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彼此隔绝状态。请用史实论证这一观点。(2)戊戌变法是一次向西方学习的运动,其开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列举该运动中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传播的措施。(3)1945年9月2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从而挽救了人类文明,避免了历史的倒退。请举一例二战期间同盟国精诚合作打击法西斯国家的史实。(4)促进文明交流,尊重文明多元化,是人类进步的表现。由此,我们对不同文明共存发展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读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的符号是什么?是什么人发明的? (2)它何时被什么人传到欧洲?(3)想一想,这种符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识读下面的历史文物回答问题:(1)图A、B的名称各是什么?它们是哪一文明古国的名胜古迹?(2)图A的用途是什么?图B上的浮雕人物是谁?(3)图B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读图回答问题:(1)根据图示,说明黄帝对中华文明所作的贡献。(2)你认为上述发明是否都是黄帝发明的?为什么?(3)黄帝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还有哪些贡献?
读图回答问题:(1)上面房屋有可能是半坡还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子?是什么结构的房子? (2)这种房子的设计者考虑到了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