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现代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185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我国的山水诗源远流长,发展至盛唐达到鼎盛,而成就最高的当推王维。王维将绘画的技巧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形成“诗中有画”的特色。
作为画家的王维,对大自然的光色变化极其敏感,他的诗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层次感。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日色本为暖色调,因松林青浓绿重的冷色调而产生寒冷的感觉,这是条件色的作用。“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则淡远迷离,烟云变灭,如水墨晕染的画面。“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此诗描写的主体是苍苔之色。小雨浸润过的苍苔,颜色显得特别鲜亮,像是要爬上人的衣服上来。诗人敏锐地捕捉住了雨中苍苔的运动感,予以突出的表现;并借苔色之动,反衬出自己心境的恬静。 “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木兰柴》)山岚和鸟羽,在夕阳、晚霞映照中闪烁变幻,倏忽明灭,多么绚丽迷人! 这一首表现光色流动、跳跃的诗,恰似法国印象派画家笔下的杰作。
王维这一枝闪光蘸彩的诗笔就像魔杖似的,所触之处,都点染出无比美妙的光色变幻。“绿艳闲且静”“柳暗百花明”“积翠纱窗暗”“红衣浅复深”“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江”“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诗人把光色的明暗、深浅、干湿、动静、远近,一一描写出来,创造了一个神奇的色彩世界。这个色彩世界,同时也是他的情感世界,例如《送邢桂州》中的“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上句写江湖反射落日呈现一片白色,下句写整个天地弥漫着潮水的青光。阴郁、冷清的“青”、“白”二色,成了这幅江湖夕照图的基本色调,反映出诗人送别友人时心境的忧伤、悲凉。又如《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中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整个画面,笼罩着迷蒙翠色,那么嫩润、空灵,这不是渗透着作者投身于大自然中的愉悦之情吗?
王维还是一位音乐家。他对于大自然的音响,同样有着精微的审辨力。正是因为他是一位音乐家,所以他能感受得到一般人难以察觉的细微声息,并善于从这些极细小的声音中发现自然美的奥秘,给予诗意的表现“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在飒飒秋雨声中,使人感受到了山果掉落的响声,并且趣味盎然地倾听灯下草虫悠然的鸣唱。“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诗人在林园里静坐,竟能辨别出各种鸟声的变换,甚至听见了花瓣飘落的声息。
王维还善于以大自然的动态和声息,反衬出静谧而富于生气的意象和情境。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花落、月出、鸟鸣涧响,使山中春夜愈显得清幽空寂。在《栾家濑》中,诗人以叠字摹声描状,把飒飒秋雨、潺潺溪流以及水石相击、白露拍翅的声响,表现的生机活泼,饶有情趣。在中国古代诗人中,王维是以表现静美之境著称的,这固然源于他的佛教虚静心理,但也明显得力于他敏锐的听觉。
在王维的诗中,自然界的美丽景色和神奇音响往往是有机配合、水乳交融的。读他的作品,一个个有生有色的意象,一幅幅配着音响的图画使我们耳目一新。在《山居秋暝》和《鹿柴》中,我们不仅见到那在松枝疏影间写下的如水月光,那穿过幽暗深林返照在青苔上的一抹斜晖,同时还听到从竹林里传来浣女的喧笑,深山密林偶尔响起了一阵幽人的对语,以及清泉在石上淙淙流淌的音韵。再看:“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彩翠忽成岚”“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屋上春鸠鸣,树边杏花白” ……这些诗句,都有绮丽的色彩,动人的音响,从而唤起人们新鲜生动的视听感受。苏轼说王维“诗中有画”,其实王维诗中的声音美和动态美,是丹青妙手也难以表现的。
“诗是心声” “凡形形色色,音声状貌……无一不如此心以出之者也”。诗人描绘自然景物,固然要从自己的“目所见耳所听足所履而出”,但更重要的是要从自己的心中所感而出,这样方能使心与外物“默契神会”,即表现出“山水之性情气象”,又传写出自己的“性情”和“面目”。
(改编自李春阳《论王维山水诗的自然美》)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王维山水诗中体现出的自然美。
王维的诗歌创作,能够形成“诗中有画”的特色,主要得益于哪些因素?请结合文意简要归纳。
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下面这首诗为何能让王维创造出如此纯美的诗的意境?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我国的山水诗源远流长,发展至盛唐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