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日本买只马桶盖》一则帖子在网上热转,引发了国人对“中国制造”的深度思考。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针对我国产业发展问题,提到了一个“中国制造2025”新概念,强调我国必须要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对此,有人认为:“要加快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不仅要加大产业结构的改革力度,更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请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个观点加以评析。(2)中国走向“制造强国”必须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中学生应如何去做?
两会期间,中国网举办了互动中国特别策划——2015两会网民调查。“工资制度改革”“教育公平”“精准扶贫”“新增就业1000万人”等问题均出现在得票最多的前十项中。回顾最近五六年,此类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民众关心的话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成为了本届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某班学生就两会的热议话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你说我说】(1)就业、扶贫、教育公平等民生问题的日益突出,反映了我国怎样的基本国情?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2)“改善民生成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映了我党怎样的执政理念?【共同参与】(3)假如让你参与民生问题的调查,除了网络调查外,请你再设计出另一种方式。【献计献策】(4)请为解决“两会”关注的就业、扶贫、教育热点问题奉献你的金点子(5)这些金点子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实现?(至少两种,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环境保护法》第6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第338条: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案例描述】某电镀加工厂厂长徐某,在明知工厂废水有毒的情况下,直接将废水排放到厂外的土地上,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污染。2014年4月,某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被告人徐某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一万元。(1)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环保法修订案草案,这体现了我国法律哪一特征?符合依法治国方略哪项基本要求?(2)小王同学认为:案例中徐某的行为违反《环境保护法》第6条,只是一般违法行为,不属于犯罪。请评析小王的观点。(3)请列举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事例,说明你如何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至少两例,4分)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2015年1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特别致辞中强调,我们要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中外企业一视同仁,重点有序扩大金融、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服务业对外开放,推广上海贸区经验,让各国投资者能挖掘出源源不断的“富矿”。(1)放宽外资准入、让各国投资者能挖掘出“富矿”,符合我国哪一项基本制度要求?这项制度是由什么决定的?(2)上述举措说明我国对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采取什么政策?(3)有人认为,无论中企还是外企都必须坚持诚信原则。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小明是某校的一名13岁的学生,学习成绩非常优异,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网络游戏,从此成绩一落千丈。由于成绩下滑缺乏自信,加上父母认为读书没用,要他辍学打工,小明不得不离开学校到广东打工挣钱。阅读上述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父母的行为违反了哪些法律?(至少两部,2分 )(2)除了上面提到的网络诱惑外,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不良诱惑?(至少两例,2分 )(3)面对身边的不良诱惑,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背景材料:材料一: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材料二: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明确将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2014年11月 20日,教育部下发通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宪法知识纳入中考测试范围。在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当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开展宪法晨读、特别是升国旗仪式等活动。 材料三:自2014年10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首次划定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明确利用自媒体等转载网络信息行为的过错认定,以及如何对网络水军进行规制。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 (2)“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宪法知识纳入中考测试范围”有什么重要意义?(3)为维护个人信息,你准备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