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
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的经营企业。”对柯立芝上述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有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二战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的主要表现有: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②普遍推行“人民资本主义” ③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 ④实行“经营者革命”,扩大“新中间阶层”
观察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四幅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欧洲历史学家认为“西方殖民者到世界各地建立联系,开拓殖民地,同时又传播了资本主义的文明”,对此看法是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②客观上促进了人类的社会进步 ③给殖民地带来无穷的灾难 ④使东方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