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苏在《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中引用了一个故事:日军兵斋藤在战斗间歇,到一条小河边用汽油桶洗苹果,不小心汽油桶被水冲到对岸正在洗澡的中国兵身边。双方都大吃一惊,因为双方都没带枪,都没办法射击。中国兵取出一个苹果吃了一口,向后面的树林退去。日本兵神差鬼使地用日语问:“好吃吗?”没想到这个中国兵居然用日语回话道:“谢谢!”。萨苏引用该故事旨在说明
某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研究课题,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马克思在1872年指出:《共产党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事件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③中国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 ④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有学者指出:严复最初在中国介绍、传播进化论,“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1915年,在上海出版了一份以青年为主要对象的刊物,发刊词写道“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这一思变、求变,籍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是针对当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