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文言文阅读
  • 难度 较难
  • 浏览 1986

阅读下面三个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一)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人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堕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能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抑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有以处之,使不失职,秦亡不至若是其速也。
(节选自苏轼《六国论》)
(二)尝读六国世家,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於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安於其间矣。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於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节选自苏辙《六国论》)
(三)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作,强食而弱肉者,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节选自李桢《六国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既(吞并,兼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      ②(私下)怪天下之诸侯
③盖未尝不(过失)其当时之士              ④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弃)秦
⑤天下诸侯已自(困窘,疲惫不堪)矣        ⑥未可专以(有罪的)秦也
(看待)秦无异也                        ⑧兵连祸结,(竟然)无虚岁

A.①④⑤⑦ B.①②⑤⑧ C.②③⑥⑦ D.③④⑥⑧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秦亡不至若是其速也②斯用兵效也
B.①于是任法不任人②项王瞋目叱之
C.①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②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①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②所以游目骋怀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苏轼对比分析六国“不即亡”而秦速亡的原因,突出强调士的作用,认为要善于安置人才,这样,能者不为乱,庸者无力为乱,社会才能安稳。
B.苏辙认为“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
C.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不知佐韩、魏以摈秦,“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D.李桢认为六国由于未占据有利地势,又未得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也可以像秦国一样一统天下。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句3分)
(1)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於内,以阴助其急。
                                                                              
                                                                              
(2)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三个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一)六国之君,虐用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