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诗歌鉴赏
  • 难度 较难
  • 浏览 1213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共12分。
小松                                            菊
(唐)杜荀鹤                                    唐)郑谷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注】高。
【注释】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其形似菊。
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歌体裁上都是七言绝句,内容上同属咏物诗。主题上都有以物自况、托物言志的意思。
B.“刺头”既写小松的外形,也写出小松平顺的性格。“不羡”把菊人格化,突出了菊的清高孤傲。
C.蓬蒿是一种杂草。杜诗“出蓬蒿”写出了小松由小转大,郑诗则告诫莫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
D.阴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饮菊花酒,还采撷菊花插于鬓上。

“露湿秋香满池岸”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写出了菊花的哪些特点?
两首诗歌在赞颂“小松”与“菊”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时人”与“瓦松”的否定。请结合诗句分析两首诗歌所寄寓的批评之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共12分。小松菊(唐)杜荀鹤唐)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