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国家减灾办发布的2012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统计结果显示,2014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9亿人次受灾,1 338人死亡,192人失踪,1 109.6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面对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损失,人们议论纷纷:第一种人认为,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第二种人认为,天灾已成定局,过一天算一天吧;第三种人认为,天灾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降到最低。(1)试判断上述三种人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其基本观点各是什么?(2)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材料一:2010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相聚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大会期间收到的各项议案中,“保增长,重民生、扩内需、调结构”成为代表们议论和关注的焦点。材料二:在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对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进行了审议,审查和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上述材料揭示了人大代表的哪些权利?你认为人大代表如何才能做到反映百姓心声、为老百姓办事?
如何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结合上述材料,用矛盾的观点说明,文艺创作为什么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当前,我国经济逐步进入常态,如何提高服务水平推动科技创新,成为一道彰显政府智慧的考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要适应新常态,这就是我国经济必然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结构不合理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们要增强信心,积极应对新常态,创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辉煌。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科技创新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成立科技服务中心,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取消和下放科技类行政审批项目,简化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向社会力量购买科技服务,扩大科技服务覆盖面。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财政是如何支持科技创新以适应经济新常态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说:“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经济发展的方式不转变不行,经济发展不适度不行。当然,我们所说的发展,是就业和收入增加的发展,是质量效益提高和节能环保的发展,也就是符合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科学发展。”根据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实现中国经济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