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直接原因是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此,他向汉武帝提出:
《春秋繁露》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谓之王。”材料体现了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le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