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
水波卖牛
朱 雪
(1)初秋,一大早,水波就把牛从家里赶走了。
(2)水波赶着牛路过里湾,路过石嘴。他望着苞谷地、望着稻田,望着路边的树……苞谷地一片浓浓的绿,稼秆上的苞谷穗,还是青壳子。田里的早稻已熟了,黄亮亮儿的一片。油桐树和橡树、柿树上都缀着果实。油桐叶就像人的手掌似的,伸了几个尖尖儿出来。有的油桐叶是心形,托着又小又圆的青桐籽。橡子比桐籽还小,长圆形的,外壳扎乎乎的。最招人喜爱的是柿子。挂在树上红了,黄了的柿子,可以让人馋得流口水。
(3)水波走在石嘴上的柿树下,两只红柿落在他的脚跟前,一只立刻变成了柿泥,另一只蹦了几下,躺着了。水波把没有摔烂的那只红柿捡起来。一看,柿子有虫不能吃,又猛地扔出去了。扔在了路下面的苞谷地。他拉了一下牛绳,看见牛也在看苞谷地。牛还回头朝池塘的方向看去。它像是在看它喝过水的池塘,又像是在看池塘边黄了的稻田。水波也跟着牛看去。他又用手拍了下牛背。牛抖了抖身,牛尾巴翘起来,刷了下他拍过的地方。
(4)牛突然对着田,对着苞谷地,长哞了几声。样子似乎在跟它的朋友打招呼。它欢快地走了一会儿,又回头看着水波,好像不懂主人要把它朝哪里赶。因为平常它是在河滩上和山坡上吃草,那是它熟悉的,不从这条路经过。
(5)走完了村里的庄稼地,水波仍然牵着牛顺着大路走。牛站着不动了。它回头,像在问水波到底要去哪里。
(6)走!水波不看它,用棍子抽了一下牛。
(7)牛挣脱着绳子,步子跨向了路边,仰着头。水波拽着牛绳,又抽了它几棍子。牛一个转身,气汹汹地冲水波瞪眼。水波一愣,蹲下来,把头埋下来。有些懊恼。牛把脖子伸过来了,用牛脸磨擦着他的胳膊,眼神温和。水波摸了摸牛脖子,站起来,牵着它,继续朝前走。
(8)牛又是一声长哞。
(9)走出梅花塘。走过三道弯,再过三道梁。一路上,望见庄稼,望见绿水,望见行人。只有踢蹬踢蹬的脚步声。水波和牛都沉默着。
(10)快到秀水街时,水波让牛在路边吃了一会儿草,又找了个干净的水坑,让它喝饱,才朝街上牵去。
(11)街上很少有牵牛的。客车和小车子,半天才看得见一二辆。自行车、摩托车、货车要多一些。虽是水泥路面,扬起的灰尘,依然从车碾子中间扩散开来。
(12)在大街道一侧的岔口深处,水波找到了一个小型屠宰市场。水波拉着牛,在屠宰场站了一下,一个一脸黑肉的生意人朝他靠近了。水波捡了个干净的位置站定,跟生意人谈价。在他的旁边,地面是红色的。血迹染红的,飘着腥味。是猪血、狗血、羊血,还是牛血,很难分得清楚。粪便,却是一目了然的。牛把头扎在地上,嗅着血,又对着不远处一泡同类的粪便,一声长哞。那叫声很悲凉。
(13)谈定了,一千二百块。够水波的学费了。
(14)牛大滴的眼泪掉落着,眼巴巴地看着主人。水波不看它。
(15)在生意人要牵牛绳时,水波紧握着牛绳不放。牛卖了,家里的地用什么耕种!它是家里的一个好帮手啊!没它不行啊!水波犹豫起来。生意人抱怨水波不该做事婆婆妈妈的,说再给他加一百块。水波想卖。他蒙着头,想了半个小时,拍拍牛头,说,回家啦。
(16)回来的时候,牛很高兴,就连叫声也是快活的。走在街上,它挣开绳子,仰起脖子叫了一声,叫声引来了他人的目光。路上过来了一辆车。它停下来看车。车驶过去了,它嗅着扬起的灰尘。水波追上来了,它撒着欢子。
(17)水波唤着:牛娃儿,妈儿呀,妈儿——呀!
(18)牛站着等水波。
(19)水波重新把牛绳攥在了手里。出了秀水街,牛又撒欢跑着,水波紧紧地跟着它。跑一阵,歇一阵。太阳洒在水波的背上,也洒向牛;秋风抚着水波赤着的胳膊,也抚摸着牛的身子。快晌午了,水波赶牛又经过石嘴大柿树的时候,他把牛绳解了。野鸡翅、茅草芽子、小檀树叶、狗尾草、枸杞叶。牛在树下跑来跑去,寻着可吃的草。
(20)水波站在树下。如果真的不可以再去上学,他打算出去打工。
(节选自长篇小说《梅花塘》)
第(6)段与第(14)段两次写到“水波不看它”,分别表现了水波的什么心理?
第(7)段描写牛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小说中的水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牛绳”在水波手中由“牵”而“解”,请探究这一细节描写对于表现主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