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现代文阅读
  • 难度 较难
  • 浏览 74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圈中的风格特异性极强的子文化区位类型。作为历史上客观存在的饮食文化区位类型,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包括今日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等广大地区。作为区域饮食文化重要构成的菜品要素,不仅在空间范畴体现着区域内食生产、食生活的具体内容,而且在时间上也同时记录着人们食行为方式、食文化风格的变化。
中国的东北地区,处在强大的蒙古高压笼罩之下,这是东北地区自然生态的基本特征,因而成为该地区文化历史的首要环境因素。东北地区江河湖沼等地面水源丰富,既保证了繁茂的植被,为陆地动植物的生长和种类繁衍创造了优越条件,也使这里成为最为优越的森林广被、草原广袤地区,同时也是最理想的狩猎、畜牧、渔捞、种植业天然综合性的经济区。地广人稀,是东北饮食文化圈另一个不可低估的非常重要的文化特点。丰富的食物资源和相对稀少的人口之间,形成了合理的协调关系。
东北地区的居民,在漫长的历史上都采用畜牧、狩猎、渔捞、采集、种植这样顺序合理的生产方式,都是以肉食(兽、禽、鱼、乳)为主,植物食物(五谷、蔬果)为辅的合理的食物结构。 
肉食为主,是东北民众在数千年甚至更长久历史上形成的饮食生活基本特点之一。他们的肉食主要来自畜牧的羊、牛、马等大畜牲和射猎的禽兽、渔捞的鱼类,也包括饲养的猪、鹅、鸭、鸡等,但以畜牧、射猎、渔捞三大项为主。另外,东北地区很早就有谷物种植业,累代官修史书及私家史关于这里农业史录不胜枚举。但是,比文字记录更早、更丰富的记录却是大量出土的史前文化遗存。在目前已经发掘和发现的史前文化遗址中,辽宁沈阳市新乐遗址堪称代表。它以那约有100平方米的谷物加工厂,再现了原始农业的发达景象。黄河流域所有的谷物品种,东北地区几乎都有,名副其实的“五谷杂粮”齐全。五谷杂粮齐全,又仅作为副食,作为众多品种结构组成的肉类主食之外的副食,那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它使得人们的食物内容更加丰富,营养结构更加合理。
菽类比重大及豆制品多的特点,是东北文化区位内不能忽略的又一饮食文化特征。菽类之王大豆,是北方人的发明,也是北方人民的传统食物原料。菽类植物,如大豆、小豆、绿豆、豌豆等20余个品种,既可烧饭、煮粥、裹蒸为主食,也可作为菜肴副食。同时,大豆还可以制酱油、豆腐等各种成品。丰厚的冬贮,是东北地区人们饮食文化的聪明创造。为解决漫长冬季对蔬菜的需要,东北人,尤其是下层社会广大民众,都要在夏季蔬菜品种多、数量多又价格低廉的时候大量晾制干菜(品种可多达10余种)。入秋之时则要大量窑藏白菜、萝卜、马铃薯等越冬蔬菜。同时要大量渍酸菜、腌制品种丰富的各种咸菜。肉类可以埋在雪下或淋水挂上冰衣长久保鲜,蔬菜也可以埋在雪下保鲜保色。可以冻豆腐、冻奶、冻干粮、冻水果。至于红果蘸上冰糖的神奇食品“冰糖葫芦”,更是东北人冬季里的风俗美食。
下列关于“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风格独特,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圈的子文化区位类型。
B.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是历史上客观存在的饮食文化区位类型,食品多样,肉食为主,植物食谱为辅。
C.今日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等广大地区,是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的主要空间范围。
D.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体现着区域内食生产、食生活的具体内容,记录着人们食行为方式、食文化风格的变化。

下列不属于东北地区食物资源丰富的依据的一项是

A.东北地区江河湖沼等地面水源丰富,保证了繁茂的植被,为陆地动植物的生长和种类繁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B.东北地区的居民,在漫长的历史上都采用畜牧、狩猎、渔捞、采集、种植这样顺序合理的生产方式,都是采用以肉食为主、植物食物为辅的合理的食物结构。
C.中国的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丰富的食物资源和相对稀少的人口之间,形成了合理的协调关系。
D.中国的东北地区有强大的蒙古高压笼罩,是最理想的狩猎、畜牧、渔捞、种植业天然综合性的经济区。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为主,是东北民众饮食生活基本特点之一。肉食来自畜牧的羊、牛、马等大畜牲和射猎的禽兽、渔捞的鱼类及饲养的猪、鹅、鸭、鸡等。
B.内地所有的谷物品种,东北地区几乎都有,“五谷杂粮”齐全,又仅作为肉类主食之外的副食,非常有意义。
C.东北文化区位内不能忽略的又一饮食文化特征是菽类比重大及豆制品多的特点。菽类植物,品种多,用途广,营养丰富。
D.为解决对食物的需要,东北人要晾制干菜、窖藏越冬蔬菜,还要大量腌渍酸菜、咸菜以及冻干粮、水果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是在漫长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