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男)和乙(女)均老年丧偶,考虑到相互照顾问题,2012年2月,乙搬到甲处居住,但二人并未结婚。甲考虑到自己百年之后,乙居无定所,便留下遗嘱:自己的房子由乙居住至死亡。2013年4月,甲死亡,乙的子女搬来与乙共同居住该套住房。甲的子女要求乙及其子女搬出该套住房。如果你是法官,此案该如何解决?
2014年8月,教育部发布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加入了控制上网时间、低碳环保生活等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热心志愿服务、远离毒品、践行垃圾分类等内容也在守则中亮相。还有,勇于发表见解体现出了基础教育对个性培养的关注,而红灯停绿灯行、不抄袭不作弊等表述,更加具体详细,为中小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的作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材料一: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但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劳动侵权“潜规则”:一些企业故意把劳动定额抬高,劳动者只好“被自愿”接受长时间加班,对无法领取加班工资无可奈何;最低工资标准“底线”变成”上限”,劳动者收入“被缩水”……(1)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劳动者如何抵制劳动侵权 “潜规则”。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的认识经历了艰辛的探索历程。
当前,一个新的名词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新常态”。材料一:“新常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变化。(1)下表列出了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的一些“新常态”。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适应新常态。材料二:伴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一系列改革方案密集出炉,全面深化改革也正在形成“新常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国足球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对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耒说,需要充分履行职责,推动这些改革方案落到实处。(2)说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应如何履职,推动这些改革方案落到实处。材料三:“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发展质量,既要敢于出招善于应招,又要勇于破藩篱、扫障碍,通过改革破除旧的体制机制,为发展注入新动力。(3)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改革能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系统勾勒了“一带一路”路线图。同一天,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的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主旨演讲时透露,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也已经制定,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已经在稳步推进。透过这些早期收获,“一带一路”的广阔前景是完全可以预见的。“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即俗称的一带一路规划,行动文件则是愿景中涉及的具体项目内容。随着“一带一路”的行动与愿景已经正式发布,从4月13日开始,中央电视台开始推出的系列报道将使一带一路规划与愿景在国内外进一步深入人心,影响将继续扩大,规划的实施也将更为顺利。一带一路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巨大,为中国和相关国家将带来众多市场发展机会。(1)请从文化生活角度,探讨“一带一路”建设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相关知识,说明“一带一路”建设所体现的哲学道理。(3)请回答“一带一路”的具体含义。并针对“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两条主题鲜明的合理化建议,要求字数不超过15字。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后,第二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倡导全民阅读的意义。材料二: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面对碎片化阅读的发展趋势,推动全民阅读要研究如何使阅读内容更加适应碎片化时代,以碎片化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营养的内容。可行的举措是研究机构进行相关研究,使优秀阅读内容如何更有效地转化为适合碎片阅读的模式,为读者提供参考。为推动阅读,我国已将全民阅读立法列入国家立法工作计划,但这仍未改变我国公共阅读资源的稀缺、公共文化服务所提供的阅读与公众自身常常关系不大等现状。因此,全民阅读活动要真正有成效,不能仅仅限于一般的号召,要结合每个城市的特点、区分不同的人群,做到有针对性,还要持之以恒。(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的知识,分析如何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材料三:当下中国的国民阅读呈现功利化、实用化等倾向。无论是在实体书店还是网络书店,有关人际关系、升学升职、投资理财、养生保健、家庭教育等实用类书籍往往热销,而文学、哲学、史学等滋养心灵、奠定文化基础的书籍则少有人问津。某权威网站的一项调查显示,72.7%的人认为“人们注重现实利益,功利化阅读明显”;56.7%的人认为“人们偏重书籍的实用性”。(3)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对国民阅读中的功利化、实用化倾向进行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