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对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扩展、深化的过程。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十二大、十三大,直到党的十四大,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才彻底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框架。期间先后经历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四个阶段。(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彻底突破计划经济框架的标志及支撑这一标志的理论是什么?(2)简要说明这一理论创立的意义。
伴随世界经济的发展,国家之间在资源等方面的角力日趋激烈,随着中国日益崛起,在国际上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也在增多。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应如何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海洋强国。
2013年是新疆和平解放61周年,也是我们党民族政策成功实施和实践61周年。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问题。党和国家培养和使用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新疆各族人民充分行使宪法及民族区域自治法所赋予的当家作主权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共同谱写新疆繁荣富强壮丽史诗;2008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达4203亿元人民,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前的1952年的增长了86.4倍;2008年新疆人均GDP达到1.9万元人民币,在全国位次上升到第11位。新疆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免杂、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2100万贫困农牧民家庭的孩子全部实施了严格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影响,维吾尔族人与回族人在经商和餐饮业方面、汉族人在种植蔬菜方面、哈萨克族人在放马牧羊方面各有所长,统一的市场和相同的生产目的,使各民族人民相互协作,共同发展。(1)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2)结合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进一步巩固新疆的繁荣发展和各民族的团结进步。
2012年11月8—14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大完成了党的领导人新老交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材料二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重点强调了责任。他指出,这个重大的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这个重大的责任,就是对党的责任。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们自豪而不自满,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应该如何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2)依据材料二,运用政党知识,分析为什么说“这个重大的责任”既是“对人民的责任”,又是“对党的责任”。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题。十年来,我们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我们不断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我们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义法治精神;从“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和刑事诉讼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扎实开展基层群众自治到实现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试说明材料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哪些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3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60年来,党中央始终把帮助西藏发展经济、改变落后面貌放在西藏工作的首位,制定了一系列扶持西藏经济发展的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在中央的大力扶持和全国各地的支援下,西藏经济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13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507.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59年的83.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7万元,是1959年的34倍。(1)联系材料一,从政治生活角度,简述西藏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意义。材料二 2011年8月4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的全国反恐怖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化民族团结教育,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始终把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安全作为维护新疆稳定的主要任务。(2)简要说明上述材料所提要求的政治生活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