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通过“卢森堡协议”,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的全体一致原则。上述历史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中有这样一段材料:“很显然,日本帝国主义既要进行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它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此举殆无异于切断华北之首脑──平津;这么一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下面对这段材料的理解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1931年9月19日,北平部分国民党员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请息内争,共抗外敌”;11月4日。北平大学教授也提出“立泯系派之见,共赴国难”。这主要说明了
斯塔夫里阿斯诺在《全球通史》中说:“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为此,他做出的选择是
五四精神反映了五四运动不同于此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意:一是启蒙与救亡的统一;二是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三是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精神的统一。此“新意”所潜在的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框)。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