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江汉曾为客, 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 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 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 淮上有秋山。颔联中“浮云”“流水”两词用得极为贴切,请作简要赏析。诗的标题点明“喜会”,实际上全诗包含了哪几方面的感情?
(一)诗歌阅读阅读下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①相逢。问姓惊初见,②名忆旧容。别③沧海事,④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在这首诗的方框格内选填相应的词语,其中最佳的一组是( )
对这首诗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1)“微霜初渡”“树色催寒”两个意象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诗歌鉴赏:芣苢①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礻颉⑦之。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李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礻颉:把衣襟掖在腰间装物。本诗使用了什么手法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答: 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①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注]①辛夷:木兰树一、二句中哪几个字用得好?作简要分析。答: 本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