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题目。
审势
辛弃疾(宋)
用兵之道。形与势二。不知而一之,则沮于形、眩于势,而胜不可图,且坐受毙矣。
何谓形?小大是也。何谓势?虚实是也。土地之广,财赋之多,士马之众,此形也,非势也。形可举以示威,不可用以必胜。譬如转嵌岩于千仞之山,轰然其声,巍然其形,非不大可畏也;然而堑留木柜,未容于直,遂有能迂回而避御之,至力杀形禁,则人得跨而逾之矣。若夫势则不然:有器必可用,有用必可济。
譬如注矢石于高墉之上,操纵自我,不系于人,有轶而过者,抨击中射惟意所向,此实之可虑也。自令论之:虏人虽有嵌岩可畏之形,而无矢石必可用之势;其举以示吾者,特以威而疑我也。未欲用以求胜者,固知其未必能也。彼欲致疑,吾且信之以为可疑。彼未必能,吾且意其或能;是亦未详夫形、势之辨耳。臣请得而条陈之:
虏人之地,东薄于海,西控于夏,南抵于淮,北极于蒙,地非不广也。虏人之财,签兵于民而无养兵之费,靳恩于郊而无泛恩之赏,又辅之以岁币之相仍,横敛之不恤,则财非不多也。沙漠之地,马所生焉;射御长技,人皆习焉,则其兵又可谓之众矣。以此之形,时出而震我,亦在所可虑,而臣独以为不足恤者,盖虏人之地虽名为广,其实易攻,惟其无事,兵劫形制,若可纠合,一有惊扰,则忿怒纷争,割据蜂起。辛巳之变,萧鹧巴反于辽,开赵反于密,魏胜反于海,王友直反于魏,耿京反于齐、鲁,素而葛王反于燕,其余纷纷所在而是,此则已然之明验,是一不足虑也。
虏人之财虽名为多,其实难恃,得吾岁币惟金与帛,可以备赏而不可以养士;中原廪窖,可以养士,而不能保其无失。盖虏政庞而官吏横,常赋供亿,民粗可支,意外而有需,公实取一而吏七八之,民不堪而叛。叛则财不可得而反丧其资,是二不足虑也。
若其为兵,名之曰多,又实难调而易溃。且如中原所签,谓之大汉军者,皆其父祖残于蹂践之余,田宅罄于捶剥之酷,怨忿所积,其心不一。而沙漠所签者越在万里之外,虽其数可以百万计,而道里辽绝,资粮器甲一切取办于民,赋输调发非一岁而不可至。始逆亮南寇之时,皆是诛胁酋长、破灭资产,人乃肯从,未几中道窜归者已不容制,则又三不足虑也。
又况虏廷今日用事之人,杂以契丹、中原、江南之士,上下猜防,议论龃龉,非如前日粘罕、兀术辈之叶。且骨肉间僭弑成风,如闻伪许王以庶长出守于汴,私收民心,而嫡少尝暴之于其父,此岂能终以无事者哉?我有三不足虑,彼有三无能为,而重之以有腹心之疾,是殆自保之不暇,何以谋人?
臣亦闻古之善觇人国者,如良医之切脉,知其受病之处而逆其必殒之期,初不为肥瘠而易其智。官渡之师,袁绍未遽弱也,曹操见之以为终且自毙者,以嫡庶不定而知之也。咸阳之都,会稽之游,秦尚自强也,高祖见之以为当如是矣,项籍见之以为可取而代之者,以民怨已深而知之。盖国之亡,未有如民怨、嫡庶不定之酷,虏今并有之,欲不亡何待!臣故曰:“形与势异”,惟陛下实深 之。
(选自《美芹十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形可举以示威举:全部 |
B.臣独以为不足恤者恤:救济 |
C.又实难调而易溃溃:溃败 |
D.逆其必殒之期逆:揣测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沮于形、眩于势/其皆出于此乎 |
B.沙漠之地,马所生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
C.虏政庞而官吏横/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
D.且骨肉间僭弑成风/彼且恶乎待哉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势”比“形”更为重要的一项是
①若夫势则不然:有器必可用,有用必可济 ④怨忿所积,其心不一
②射御长技,人皆习焉,则其兵又可谓之众矣⑤赋输调发非一岁而不可至
③中原廪窖,可以养士,而不能保其无失 ⑥盖国之亡,未有如民怨、嫡庶不定之酷
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出于忠心,在奏章中条陈敌方弊端弱点,恳请皇上抓住时机,尽早收复失地。 |
B.作者多方引证,深入剖析,加之行文气韵豪迈奔放,使文章极具鼓动性、说服力。 |
C.作者虽痛恨虏人,但对其将领也不一概加以否定。这是评价历史人物应有的态度。 |
D.作者反复强调,无论是国家或个人,当“形”与“势”不匹配时,就会有灾难发生。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彼未必能,吾且意其或能;是亦未详夫形、势之辨耳。(3分)
(2)一有惊扰,则忿怒纷争,割据蜂起。(3分)
(3)是殆自保之不暇,何以谋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