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宋书》(1)根据材料一说出《史记》中记载的我国江南地区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2)根据材料二说出南朝时,我国江南地区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3)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至少讲出两点,2分)(5)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材料二: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材料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请回答:(1)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2)材料一中,农民积极性高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次改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3)阅读材料二,如果在农村合作社的基础上向公有化程度更高的人民公社迈进,会不会更有利于农村的发展?为什么?(4)综合三则材料,你会发现同样在农村,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制度,却取得了相同的效果,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材料一: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成为国人们热门的话题。有一网民为此写了一首小诗:紧紧相握的双手,推开了冰封六十年的大门。和平搭桥之旅,注入互相双赢的春天气息。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材料二: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请回答:(1)材料一网民的诗“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什么共同愿望?(2)材料二邓小平的这段话,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运用这一政策已经在什么时间解决了什么问题?(3)结合材料一你认为:“踏上回家的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不了的,请说明理由?
根据提供的信息,完成下面问题 从“一大”到“七大” (1)正确填写下表空格
(2)中共“七大”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 (3)中共“七大”为 准备了条件。同时这次会议确定了毛泽东思想是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在这之前,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是在 会议上确立的。 (4)上表中会议地点和党员人数的变化,可以说明哪些问题?①: ②: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九十年代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 “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引自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 (1)材料中这场“革命”指 革命。“先生”是 。 (2)“先生”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为中国民主革命所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
(3)有人认为“这场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第一次剧变”,原因是 。 (4)这场革命失败的一面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能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你认为文中“本志”是指《 》(杂志)。它的创刊,标志着 运动的开始,其矛头直指尊孔复古的封建专制文化。 (2)文中的“赛先生”及“德先生”分别指 和 。 (3)上文的作者应该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