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历史
  • 题型 综合题
  • 难度 较难
  • 浏览 599

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位于北京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珍藏着一顶当年守城的国民党29军士兵的铁盔(下图)。铁盔是在1987年重修宛平城墙时出土的,盔身斑斑锈迹。盔顶正中有一直径约6厘米的不规则小孔,从孔形来看,极像是被子弹击穿的。
——摘自《北京日报》
 
(1)材料一见证了怎样的历史史实?
材料二   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标题报道如下消息:少尉向井敏明和野田毅进行砍杀中国人的比赛,看谁先杀满100个。后来他俩见面时,向井杀了106人,野田杀了105人。但难以确定谁先杀满100人,难分胜负,于是决定继续进行比赛,看谁先杀到150人。
(2)请你修改材料二中“消息”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材料三    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的梦想》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说明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    日本安倍政权上台后,围绕钓鱼岛主权问题展开的中日争执不断升级,从而导致中日关系急转直下。安倍政权将中国视为“假想敌”,发表了一系列“中国威胁论”,在外交、军事等各方面展开攻势,大幅度增加防务费用,并且发表一系列否认日本侵略历史的言论,说什么“关于侵略的定义,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国际上都尚无定论”。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更是直接否认南京大屠杀。
——摘自2014年2月14日《中国青年报》
(4)根据以上材料,请谈谈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