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文言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65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倪司城诗序
刘大櫆
余友倪君司城非今世之所谓诗人也。其试童子,尝冠于童子矣,其在太学,尝冠于太学诸生矣;其应乡试而出,太仓王相国使人亟求其草稿观之。然则司城之于举进士可操券取也,而卒不获一售以终其身。雍正之初,尝为中书而使蜀矣,其后为洋与南郑二县令,前后十六年,其德泽加于百姓。大臣尝有荐其才可知一郡及为藩臬①之副使者,而卒老于县令不得调。信乎,人之穷达悬于天,而非人力之所能为邪!
司城于书无所不读,而尤详于圣人之经,必究极其根源乃止。其齿长于余十有余岁,而与余同学古文。余间出文相质,司城虽心以为善,而未尝有面之言,其刻求于一字一句之间,如酷吏之治,必不稍留余地。余少盛气不自抑,或与之辨争,至于喧哄。然司城不以余之争而稍为宽假;余亦不以其刻求而自讳其疵额②也,苟有作必出使视之。其后每相见则每至于争;而一日不见,则又未尝不相思。盖古之所谓益友者如此,而余特幸与之为友也。
司城抱负奇伟,不得见于世,往往为歌诗以自娱。其壮年周游黔蜀,崎岖万里,其诗尤雄放,穷极文章之变;虽其他稍涉平易者,而语必雅健,能不失诗人意旨。时人不能尽知,更千百世后必有能知之者。
余虽与司城同乡里,其久相聚处,乃反在异地。司城既家居,不相见者常至五六年。岁庚午,司城一至京师,余与相聚才数日,怅然别去,忽忽阅四岁。今春,余将之武昌,道司城。司城出酒肴共酌,意气慷慨,其平时飞动之意,犹不能无。然而司城年已七十矣。
司城所为诗仅千有余篇,其锓板③以行世,用白金无过百两,而家贫力未能及,余将与四方友人共谋之,而未知其何如。虽然,司城之诗藏于家,其光怪已自发见不可是揜④;虽其行世,岂能加毫末于司城哉!然则,锓板与否存乎人,而司城固不可问矣。(选自《刘大櫆集》)
[注]①藩臬指藩司和臬司。明清两代的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并称。②疵颣(lèi):缺点。③锓(qǐn)板:雕版刻书。④揜(yǎn):通“掩”。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齿长于余十有余岁 齿:年龄
B.未尝有面之言谀:赞美
C.如酷吏之治狱:案件
D.道司城过:经过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卒老县令不得调岁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吾乎
B.往往为歌诗以自娱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与余同学古文秦王赵王击缶
D.余将武昌每览昔人兴感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司城之于举进士可操券取也,而卒不获一售以终其身。
(2)余虽与司城同乡里,其久相聚处,乃反在异地。
第Ⅰ卷文言文中,第二段结尾作者为什么说“余特幸与之为友也”?请结合该段内容简要概括。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倪司城诗序刘大櫆余友倪君司城非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