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雪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这首诗表明( )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汉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于2013年8月12日晚播出了“听写大会”第一期,节目让广大观众在电视荧屏前领略了中华汉字之美,唤醒了国人对汉字的记忆与热情,我国电视荧屏上出现一股“汉语热”。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所以能唤醒国人对汉字的记忆与热情,是因为①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③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徐悲鸿是融汇中西、纵贯古今的艺术大师。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徐悲鸿艺术风格的形成和艺术成就的取得,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了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对文化创新途径的正确理解是①批判传统,独领风骚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①要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我们要大力弘扬世界各国的文化③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交流、借鉴,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这说明①传统文化都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②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③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已基本消除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同时保留其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