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指出:“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
史学家钱穆先生说:“租庸调制的精神,不仅在于轻徭薄赋,而尤重为民制产。”下列对“租庸调制”解读正确的是( )
下列各项中,能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有( )①《齐民要术》 ②北方的民歌 ③《论衡》 ④顾恺之的绘画作品
两汉时期,由于土地过度开垦,中原地区环境遭到破坏。这一状况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却得到缓解,其主要原因是( ) A.统治者重视兴修水利,保护环境 B.北方少数民族内迁C 中原农民缩小农耕规模 D.大片土地荒芜
汉武帝时诸列侯、郡守、二千石长吏每年必须向朝廷举荐一次人才,称为察举;另外还有征辟,所征之人不拘一格,凡有专长或被皇帝看中者,皆可随时征召。这表明西汉武帝时的选官制度具有—定的( )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