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隐秀”是南朝刘勰在其《文心雕龙》里提出来的,是他对意象这一美学范畴所做的又一个特质规定。秀,是指审美意象之鲜明生动、直接感人的性质。隐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审美意象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内容出于文词概念、逻辑判断之外;二是指审美意象的蕴意不是直接的、单纯的、有限的、确定的,而是宽泛的、复杂的、丰富的和不确定的,具有多义性。刘勰之后,隐秀说作为审美意象的一个规定性确立下来。
隐秀是对审美意象的内在规定,因而也是对戏曲文学创作的重要规定。秀的规定,使作品中的形象鲜明生动、直接感人,情节曲折而不失明畅,人物质朴而不失光彩,令人产生赏心悦目的审美感受;隐的规定,使作品中的境界千回百转、柳暗花明,主题深刻而不和盘托出,内容丰富而不一览无余,令人产生不厌百读的深厚韵味。具有隐秀规定的优秀作品,不仅是特定社会生活内容的真实反映,又具有超越时空的哲理、心理内涵的普遍性。人们在认读之时,似可直接触摸到创作者萌发动机时的心灵律动,又似可感知作者寄寓于意象之中的暧昧之情和宽泛之义。因此,这样的作品就具有意义的广延性和理解的弹性等特征,亦正因为此,它才经得起人们的咀嚼、回味,使人感到余味无穷,才能吸引人们去追索、探寻,进而生发探幽揽胜的惊快之感。中国古典名剧《琵琶记》、《西厢记》所以能够经世流传,即是因为它们的审美意象具有深远厚重的内涵,有隐约淡远之气而耐人寻味,有引人遐想的空灵而追人迷醉。它似乎混沌朦胧,却又具有无限的暗示性和丰富的启示力,使读者获得联想生发的广阔天地。
在我们的现代戏创作中,审美意象隐秀的规定对许多人来说,显得比较生疏。也许是由于美学知识的忽略,也许是由于艺术功力的不足,也许是由于政治功利的短视,也许是由于传统创作思维定势使然,总之,在建国以来的现代戏作品中,我们还很难找出几部在隐秀观上可以称道的佳品来。许多作品是昙花一现,不说是图解政治,亦只是无有时代超越感的时事剧。它们停留在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摹写和简单表现上,缺乏新意、过于浅露,很难成为传世之作。
近年来的戏剧创作,由于当代审美意识的觉醒,人们开始超越浅层的社会政治道德是非的判断,走向对历史长河的动态观照和对人类内心宇宙骚动的精微探讨。作家一旦实现了这种对生活的超越,就会透过生活表象而有所发现,原来那意蕴深含的人生感、历史感和宇宙感,就在自家灵府之内,“悟性即在你的脚下”。人们亦同时发现,那些能够超越时间磨蚀而永葆其艺术生命力的优秀作品,原来与审美意象的象征性、多义性竟有如此的生命系联!隐秀,作为审美意象的—个重要规定,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剧作家们自觉遵从的美学追求。
下列对于隐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隐秀”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是对意象这一美学范畴的内在规定,同时也是刘勰对戏曲文学创作的重要规定。 |
B.隐既指审美意象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内容超出文词概念,又指其蕴意具有多义性。秀是指审美意象鲜明生动、直接感人。 |
C.隐秀的规定不仅使作品中的形象鲜明,情节曲折,令人产生赏心悦目的审美感受;而且使作品富有深厚的韵味。 |
D.自刘勰提出隐秀说后,隐秀说作为审美意象的一个重要规定被确立下来,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剧作家自觉遵从的美学追求。 |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具有隐秀的作品,不仅真实地反映特定的社会生活,还具有超越时空的哲理、心理内涵的普遍性,读之使人感到余味无穷。 |
B.建国以来的现代戏或忽略了美学知识,或艺术功力不足,或政治功利短视,或传统创作思维定势,几乎未产生可称道的佳品。 |
C.阅读具有隐秀的佳作,似可直接触摸作者的内心,又似可感知作者寓于意象中的情义,故此类作品具有意义的广延性和理解的弹性。 |
D.审美意识的觉醒使近年来的戏剧创作,不仅有浅层的社会政治道德是非判断,还有对历史长河的动态观照及对人类内心的精微探讨。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家超越生活,才能透过生活的表象而有所发现,意蕴深含的人生感、历史感和宇宙感就存在于作者自己的心中。 |
B.《琵琵记》等作品的审美意象具有深厚的内涵、无限的暗示性和丰富的启示力,使读者能产生广泛的联想,故能经世流传。 |
C.秀的规定,使作品形象生动感人、情节曲折、人物质朴,具有秀的作品经得起人们的咀嚼、回味,使人感到余味无穷。审美意象隐秀的规定对许多人来说,显得比较生疏。 |
D.注重审美意象的象征性、多义性,才能使作品永葆艺术生命力;对生活直接摹写和简单表现、缺乏新意的作品,只能会昙花一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