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个与之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致的句子示例:把弯路走直的人是聪明的,他找到了捷径;把直路走弯的人是豁达的,他多看了几道风景。
下面的“招领启事”在内容、格式上有几处不合理,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招领启事各位同学们:本人于12月20日下午3:30在学校运动场看台上捡到红色皮夹一只,内有人民币伍拾圆、借书卡一张、饭卡一张、精美图片五幅,请失主速与高三(1)班王爱国同学联系,本人十分感谢。2013年12月21日高三(1)班王爱国
根据表达的要求,将下列词语组成三个句子。(不得增减词语)12月18日上午 在学校里 是 发了一则信息 他 给班主任李老师(1)强调“受话人”(2)强凋“发信息”(3)强调“地点”
阅读下面《老人与海》中的片段,按要求作文。早上,孩子朝门内张望时,他还熟睡着。风刮得正猛,那些漂网渔船不会下海了,所以孩子睡了个懒觉,然后跟像每天早上一样,到老人的窝棚来。孩子看见老人在喘气,接着看见老人的那双手,就哭起来了。他悄悄地走出来,去拿咖啡,一路上边走边哭。1、结合对原著的阅读,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这段叙述性文字改写成描写性文字。2、片段描写中必须出现老人和孩子的名字。3、不少于400字。
评析下面加点词的修辞效果。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晴”实指 ,暗指 ,其效果是: 。
根据例句,按要求再仿写一个句子。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上的古松,也不是屈身于斗室的盆景,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新绿。要求:(1)用“我不是……也不是……而是……”的格式。(2)运用比喻。(3)句意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或愿望。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