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2010年,95岁的漫画家华君武去世,家人按照他的遗愿将245幅漫画作品捐给上海美术馆。
1930年,华君武在浙江省立一中上学,他的漫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在校刊上发表,他平生第一次得到一块大洋的稿酬。这件事给了他很大鼓励,从此,他锲而不舍地创作漫画和投稿。1931年,16岁的华君武到大上海在一家银行作小职员,用业余时间画漫画。当时丰子恺、叶浅予等漫画前辈齐聚上海办杂志。华君武自知资历太浅,就想了一个办法:画当时没人画的人物众多的漫画——大画。这方法使他一举有名,后上海漫画界都知道,有一个“画大场面的华君武”。这个时期的华君武主要画市井俗态,叶浅予看到报纸上一幅华君武讽刺黄包车夫的漫画,就主动找到他说,你以后不要画这样的画了。华君武很快明白,身处随处是丑恶与欺压的上海,自己不该对普通劳动者如此不宽容。
1936年,华君武读了《西行漫记》,他非常向往书中的那个世界。两年后,他瞒着母亲,怀揣友人赞助的路费,只身艰难跋涉了三个月到达陕北。“那个时期大家都很年轻,有人吃不了那个苦就走了,但我一点都没有动摇过。我觉得延安虽然很艰苦,但很好,没有什么应酬,连名片都没有。”华君武说,“人应该在那样的环境中生长。”
延安的漫画家们办墙报做宣传工作,有年画、连环画、木刻、版画等等,可老百姓一看到华君武的画,掉头就走了。华君武受了些刺激,开始把笔触对准延安的人和事。1942年,华君武与另外两人一起举办了漫画展,延安文人纷纷参观,因为人多拥挤,把门都挤坏了。画展中最受关注的是60幅讽刺漫画,如《准时到会的人》中,一个抽着烟的干部蹲在广场上等候开会,周围只有乌鸦在觅食,漫画讽刺了开会的人经常迟到。
抗日宣传画是华君武抗战时期的重要作品,其中有批判意大利法西斯践踏他国领土的《一只魔怪的脚》、讽刺汪伪政权谄媚日寇的《肉骨头引狗》等。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华君武调任《东北日报》主编,他最著名的“蒋介石肖像”《磨好刀再杀》惹怒了国民党当局,他因此被哈尔滨国民党特务组织以“侮蔑领袖”的罪名列入暗杀名单。
1953年,华君武找到了今后创作的方向——内部讽刺画,并在《光明日报》开辟的社会生活漫画专栏里每周发表一幅讽刺漫画。反右斗争开始后,他创作内部讽刺画的压力越越大,有人说:“现在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事,你就不能画点歌颂的?”但华君武认为,歌颂漫画比讽刺漫画更难画,那种皮笑肉不笑的歌颂称不上是真正的讴歌,“我没那个本事”,他只好暂停了漫画专栏的创作。没多久,《光明日报》社长穆欣找到他,希望他继续画。华君武说,你要敢登我就敢画;穆欣回道,你要敢画我就敢登。就这样,专栏没有停掉。1961年,北京师范大学批判杜甫的《兵车行》不分正义和非正义。华君武画了《杜甫检讨》,批评学术界不顾历史事实、上纲上线的现象。画中的杜甫愁眉苦脸写检讨,面前的纸上写着“兵车行乃和平主义思想”。“文革”开始后,华君武首当其冲成为批判对象,“文革”十年,他没创作一幅漫画。
上世纪九十年代,华君武开始在全国举办漫画展。他给自己刻了一方字样“大愚若智”的图章,还在每次画展的前言中都写:“在政治运动中,我也画了一些同志的漫画,在此我谨向他们致歉。”他晚年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时有一张名片,名片居中是他手写竖排的“华君武”三个字,左下角是电话号码,无头衔,无装饰。
相关链接
① 漫画主要是批评的艺术,不懂就没有发言权。(《〈华君武漫画展〉前言》)
② 我都是针砭时弊的,我没有画那个休闲漫画,我不画。(华君武自传《漫画一生》)
③ 但凡他听见大到国际社会、小至街头巷尾发生什么事,他的讽刺漫画就会很快见诸报端,并且有着持久的生命力,70多年一直如此;他从不“见异思迁”,也不怕自己挫败,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爱漫画,爱这个国家,爱这个国家的人民。
(《南方日报》2010年6月14日)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华君武上中学时就凭借自己的漫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得到了稿酬,这与他为漫画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有关。 |
B.上海时期的华君武曾用漫画讽刺黄包车夫,但叶浅予主动和严正的提醒,使他明白了“只有懂得漫画是批评的艺术,才有发言权”的道理。 |
C.《西行漫记》中描绘的延安生活,让年轻的华君武非常向往,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投身于“那样的环境中”了。 |
D.当华君武把漫画创作的笔触对准了延安的人和事后,他在三人画展中的60幅讽刺画备受延安文人关注。 |
E.《光明日报》社会生活漫画专栏得以延续,是华君武和穆欣共同坚持真理的结果,表明当时的华君武并没有放弃针砭时弊的创作方向。
传记以华君武的遗愿开篇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分析。
作为漫画家,华君武在不同时期的创作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为什么华君武的讽刺漫画“有着持久的生命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