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匈奴是我国境内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兴起于蒙古高原上,以畜牧业为主,逐水草迁徙。农业也有一定的发展,手工业中冶铁业居于重要地位。材料二: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材料三: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请回答:(1)匈奴是一个怎样的民族?(2)材料二、三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3)汉武帝时,抗击匈奴的两位将领是谁?结果怎样?(4)哪一历史事件是汉匈两民族友好交往的佳话?
(10分)请仔细观察以下历史地图和历史图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张骞出使西域,该事件发生在那个皇帝统治时期?(2)写出图二所示东西方商路名称。请说说这条商路开通的意义。(3)美丽的新疆地区是什么时候开始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你能说出其被统辖的标志吗?
(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公布法律,实行连坐法。材料二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1)你知道材料一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吗?材料一中所列主要变法措施中,除重农抑商、推行县制、改革土地制度、严明法令之外,还有哪两项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6分)(2) 材料二中“初并天下”是指什么?寡人是指谁?(3)据材料三指出秦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 (2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作答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史记》材料二:“江南......民户繁育……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 ,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材料三:据《金陵记》记载南朝梁都城建康“城中二十八万余户”,“东西南北各四十里”,是当时经济最活跃的城市。请回答:(1)材料一所反映的南方经济状况如何?(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南方经济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3)材料二中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结合材料三,谈谈经济发展对于城市发展有何作用?
中国历史上一直把“秦皇”、“汉武”并称。两人在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之所从矣。”一一《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1)材料一图示反映秦始皇开创了一套怎样的政治体制?他为巩固统治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2)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这一建议被采纳后对儒家学说产生了什么影响?(3)秦始皇、汉武帝对儒家思想的态度虽然不同,但相同目的是什么? (4)概括指出两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并作答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活动40多年 。相传他有弟子3 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 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学派?(2)根据材料一归纳“他”的历史地位,并列举出两条与“他”有关的教育方面的成就或主张。(3)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 有何不同?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试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