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历史
  • 题型 综合题
  • 难度 较难
  • 浏览 47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俞正燮《癸巳类稿》
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傅畅自序》云:“时请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令,余以少年,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材料四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宗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选举志》
材料五   根据1855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录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明权。”
——张沅长《中国与英国的文官改革》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
(3)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材料四中选官制度有何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从君主专制和东学西渐的角度分析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