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现代文阅读
  • 难度 较难
  • 浏览 1436

本大题共小题,共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中国哲学“文化生态模式”的平衡性基本特质
“文化生态模式”是指维护文化生态生存、绵延的根本律则与运行机理。中国哲学“文化生态模式”基本的世界图式可名之为“生机主义的万物一体”图式,表现出的平衡性是其颇为独异的一个理论特质。
所谓平衡性,即将万物走向和谐看作是一个趋向于生机平衡即事物的构成要素之间和谐共处、共生并形成相对稳定、协调之均势的过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就世间万物的基本存在要素而言,它们均是由既相区别又相渗透从而形成两方面即阴阳构成的。在中国哲学家看来,天地宇宙、万事万物无一不是阴阳二气的产物。阴阳二气又是互相渗透的。阴阳互渗互透,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需、调协而生化万物,成为中国哲学世界图式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本身即是相互渗透的阴阳之间的协调、平衡被看作是天地万物得以存在的一个基本前提。其二,就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来看,亦体现为阴阳之间在相互对峙的平衡中通过此消彼长的不平衡而走向新的平衡的过程。换言之,亦即将事物的变化发展看作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中国哲学的这一理论特质在作为理解天地宇宙之基本观念框架的“阴阳五行”论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其三,就对事物发展趋势的价值取向来看,中国哲学特别注重“中”,即构成事物的诸要素均合理合度的状态。《周易》开启了中国哲学“尚中”的价值取向,在日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中庸”、“中道”、“中和”、“中行”等学说和理念。如果说中国哲学中的“中和”理念是以中求和的话,那么,“中庸”则至少包含了为人处世以“适度”(无过无不及)为原则,通过各种不同因素的差异互补来寻求整体上的和谐统一(和而不同)、随时而中(时中)等方面的基本内容。这其中所追求的,不仅是有机的平衡,而且是动态的平衡。           (节选自2005年8月9日《光明日报》)
下面对中国哲学“阴阳”概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阴阳是存在于世间万物中共生的一对相对稳定的基本要素。
B.阴阳二气是互相渗透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C.天地宇宙、万事万物都是阴阳二气相需、调协而产生的,概莫能外。
D.阴阳之间的均势必须平衡而稳定不变,这是天地万物得以存在的一个基本前提。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万事万物均由阴阳二气构成,阴阳之间相互协调又相互对峙。
B.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相互间由平衡到此消彼长的不平衡再达到新的平衡。
C.中国哲学用相生相克的“阴阳五行”论来推算事物的变化发展、包括人的命运的发展动态。
D.生机主义的万物一体独异的一个平衡性特质,就是追求动态的平衡。

对中国哲学“中”的理念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中国哲学的“中”就是取中间路线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以使事物的诸要素构成合理合度的状态。
B.在事物发展趋势的价值判断上,中国哲学走的是“尚中”之路,其源头可上溯到《周易》。
C.中国哲学特别注重“中”,形成了包括 “中庸”、“中道”、“中和”、“中行”等学说和理念,内容极为丰富。
D.“中庸”是中国哲学一个“中”的重要理念,强调无过无不及,为人处世要适度。

E.中国哲学主张以中求和,又强调和而不同,因而这样矛盾的各要素要寻求整体的和谐统一,只能是一个矛盾互补的过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本大题共小题,共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中国哲学文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