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关键词表
阅读材料,从“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运用这3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伦敦、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以千为单位) 材料二 在大不列颠,1911至1913年间,25岁以上的人中占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同样,在普鲁士,1911年时,3425人的平均财富为5321400马克,而另外1608050人的平均财富却为23295马克。……相形之下,中产阶级买得起较好的住房和食物,……能使自己的子女受到充分的教育。在社会顶层,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国外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1800—1950年伦敦、纽约、上海三地的城市化进程。三地城市化的进程、程度方面存在怎样的差异?(2)材料二反映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这对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有何启示?
制度创新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废除传统的四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形成10个行政区。由每一个行政区中的公民抽签选出30岁以上的公民50人,组成五百人议事会。由于有不得连任的规定,城邦中的公民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机会参加五百人议事会。——摘编自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历程。材料三 中央电视台大型系列纪录片《百年中国》生动翔实地记录了一些历史片段。反映了新中国农业生产制度的变革。(1)根据材料一指出,产生五百人议事会的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提供了哪些借鉴?(2)请写出上述图片所反映历史事件在英国政治制度变革中的作用,并概括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3)材料三中反映了新中国农业生产制度哪三次变革?请选择其中一次变革进行评价。
从中国近代历史分析论证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要求:论据充足,有条理)
举出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次人民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史实,并从斗争结果得出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对中国革命采取什么斗争形式和走什么道路,当时是有不同意见的:一种意见是:“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另一种意见是:“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请回答:你认为哪一种意见正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