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 )①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和不现实的②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划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③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④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澳门回归十周年来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安定祥和,民众安居乐业。澳门原有的经济社会制度没变,生活方式没变,文化传统和特色也没有变化。变化的是澳门焕然一新的社会面貌和同祖国内地日益密切的联系。这体现的主要哲理是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五大全国性宗教团体都积极行动起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发动宗教界和信教群众与灾区人民一道同舟共济,克服困难,全力打好抗震救灾攻坚战。这体现了
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选举法修正案。回答30、31题。选举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实现“同票同权”。这表明①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职权得到加强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取得巨大成就③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④公民选举权的平等得到进一步的法律保障
从“同票不同权”到“同票同权”,选举制度的完善是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人口结构比例发生较大变化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这体现了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充满感情地谈到。“要促进社会公正和谐,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回答28-29题收入和幸福、尊严密切相关。资料显示从1995年到2008年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国家的财政收入增长了8.8倍,而城乡居民收入在同期只增长了2.68倍、2.01倍。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①发挥国家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提倡奉献精神③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④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下列国家采取的举措中,可以“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的有①组织制定教育规划纲要 ②修改选举法,实现同票同权③公民要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④积极推进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居民收入直接影响居民消费需求。在右图中,合理表示居民收入与居民消费需求量的关系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