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某同学将生长一致的小麦幼苗平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置于阳光下培养,乙组置于黑暗中培养,其他条件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麦苗的干重,发现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回答下列问题:(l)两组麦苗中,于重较大的是____组,原因是____。(2)观察叶片颜色,出现黄化现象的是____组,其主要原因是____。(3)该实验探究了环境因子中的____对小麦____的影响。(4)若将甲组置于红光下,乙组置于绿光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两组麦苗中干重较大的是甲组,原因是____。
分下列甲、乙、丙图分别是一些二倍体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图甲的①~⑥中,细胞结构显著不同于其他细胞的是_______;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是图_____;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图 _____;图③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2)如果图丙中①→②完成了图乙中AB段的变化,则图丙a、b、c中表示染色体的是_____。图甲中细胞④产生的子细胞内,a、b、c的数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甲⑤中存在的等位基因是_______,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图甲⑥代表的个体最多能产生_________种染色体组合不同的配子。(4)某种抗癌药物能专一性地与DNA聚合酶发生不可逆结合。动物实验中,动物服用该种抗癌药物后其癌细胞将在图乙中的___________段受阻。
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测得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氧气浓度为15%)、呼吸作用速率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及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两种物质,请写出在光反应中形成这两种物质的反应式:① ;② 。(2)影响图甲中a曲线A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图乙中细胞呼吸有关曲线的数据需在 条件下测量。(3)由图丙可知,40℃时,植物体 (填“能”或“不能”)显示生长现象;而5℃时的状态可用图甲中 (填“A”、“B”或“C”)点表示。(4)用大棚种植绿色蔬菜时,白天应控制光强为 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 ℃最佳,此时细胞内吸收光能的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5)在图甲和图乙中绘制下列有关曲线:①图甲中光合作用强度是用CO2吸收量(mol/h)表示的,请改用O2的吸收量(mol/h)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并在图甲中再绘出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②在图乙中再绘出无氧呼吸CO2的释放量与O2浓度的关系。
回答下列关于酶的几个问题: (1)酶之所以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速度是因为它能 。(2)图一表示人体某种酶作用于一定量的适宜物质(底物),温度、pH保持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在140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 。若其他条件不变,将该酶的浓度增加一倍,请在图一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曲线。(用虚线表示)(3)图二可以表示人体 在37℃条件下酶促反应速度与pH的关系。
(4)为探究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与结果:①取两个洁净试管,编号1和2;②在1号试管中加入2 mL 3%新鲜过氧化氢溶液,2号试管中加入1 mL 20%新鲜肝脏研磨液。分别置于100℃恒温水浴5分钟;③将2号试管中的肝脏研磨液加入1号管,振荡摇匀,再置于100℃恒温水浴5分钟,结果未观察到气泡产生。结果分析:推断观察不到气泡产生的两种可能原因: 。
图1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4是图1中部分结构的放大,据图回答。([ ]内填图中标号, 上填适当内容的文字。)(1)图中的结构1—15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和[ ];可能含有水溶性色素的是[ ];结构15与[ ]的形成有关。(2)图2、3、4所示在结构上的主要共同点是 。图3所示结构产生的气体被图2利用时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用于形成___________。(3)已知进行有性生殖的某生物同时具有图2、3、4所示三种结构,这三种结构中能从父本传递给子代的是图 的DNA,在遗传中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是图_______中的基因。(4)图1中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直接相关的含膜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其分泌过程体现了结构1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细菌细胞壁的化学成分。原核细胞——细菌具有细胞壁,为探究其化学成分,某课题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糖类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斐林试剂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生成紫色物质;且二者单独检验时互不干扰)(1)将细菌细胞粉碎后,用高速离心机分离得到细菌细胞壁。(2)将细菌细胞壁分成两等份,编号为A、B。(3)取A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 再加斐林试剂并加热,取B加双缩脲试剂,摇匀。(4)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5)现象及结果分析:①现象: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现象: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现象: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现象: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