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国银行行徽(下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下图2)。 材料二: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1)图2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哪个朝代?在当时有何现实意义?(2)针对材料二出现的情况,汉武帝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1分) 西汉政府还采取哪些措施极大的增加中央的收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材料二: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南北对峙,国家面临分裂,一位伟大的总统将它从危机中拯救。材料三: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 ——均摘编自《图说天下》请回答:(1)材料一中 “查理的断首”发生在英国的哪个重大事件中?最终通过什么文件确立了什么制度?(2)材料二中涉及到“美利坚”的两次革命战争分别指什么?(3)材料三中在法国导致“革命的烈焰”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拿破仑创造的奇迹”有很多,他本人认为他最大的功劳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走过90多个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90多个年头成长,体会了90多个年头的浮沉变换,中国共产党如同一个孩儿般的成长起来,成为“坚毅”的代名词。坚信着自己的共产主义的理想,并用尽所有的力气走向未来的未来,在未来灿烂的阳光下飞翔……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电影《建党伟业》海报(下图)(1)材料一的电影再现了中共诞生的风雨历程,请问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年月)和地点分别是什么?(2)中共诞生之初,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心任务分别是什么?(3)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材料二: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的“救国救民的事业”(4)材料当中“救国救民的事业”指的什么?“救国救民的事业”最终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小明同学在学了“巴黎和会”后,画了下边漫画。(1)结合漫画回答:巴黎和会上作出了怎样的规定导致德国人如此沮丧、日本人如此得意?收集整理 积累知识德国人沮丧、日本人得意,中国人的反应会怎么样?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小名同学收集到如下材料:1919年5月4日下午,3000多名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队伍中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等口号。(2)据材料,说说哪个社会群体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锋?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根据材料指出哪句口号最能体现其性质?深入探究 获得认识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李长春说:“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积极探索指导中国人民根本改变受奴役、受压迫地位的科学真理和发展道路。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五四精神的丰富内涵,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3)据材料,说说五四精神的主要内涵有哪些?联系实际 升华情感(4)为弘扬五四精神,校团委向全体同学征集题为“我的青春宣言”的誓词。请你积极参与并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一段誓词。
中国进入19世纪中期以后,在本国封建统治和外国殖民压迫下,逐渐病入膏肓。为挽救中国于危难,不少仁人志士寻找济世良方,展开一场场“救治行动”。 【救治之路】 (1)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说它们各指什么? ①自我疗伤: ②温药慢治: ③猛药重治: 【再次问诊】 (2)随着救治行动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中国的“疾病”不仅是在肌体上,更多是在头脑中,针对这一发现,“名医”开出了什么良方? 【聚焦名医】 (3)以下是对中国展开救治行动的各位“名医”,你最敬佩的是哪一位?请说出他最主要的贡献 【大道行思】 (4)尽管“名医”们开出了不同的药方,但这些药方有着共同之处,请指出其中的一点。 (5)通过中国各“名医”开展的救治行动你有什么感想?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列强通过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从而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近代屈辱是历史给我们的沉重感受。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撕裂的国土】(1)图一中“A”、图二中“B”所示领土分别被哪国通过何条约而割占?(2)图三中阴影部分的领土被哪国割占?该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什么?【烧毁的尊严】(3)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由图四到图五,你会联想起中国遭遇的哪一劫难?【侮辱的数字】“四点五亿,是个意味深长的数字,根本就没有经过核算,纯粹就是对国人的有意侮辱,合计当时大清国每人罚一两。老太后的一时糊涂,板子却打在大清国每个子民的屁股上。”——西门送客《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4)材料属于作者对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评述?据材料,说说这一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屈辱的感悟】(5)近代史留给我们的沉重感受就是——屈辱。对此,你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