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文言文阅读
  • 难度 较难
  • 浏览 69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义虎记
(清·王猷定)
辛丑春,余客会稽,集宋公荔裳之署斋[1]。有客谈虎,公因言其同乡明经孙某,嘉靖时为山西孝义知县,见义虎甚奇,属余作记。
县郭外高唐、孤岐诸山多虎。一樵者朝行丛箐中,忽失足堕虎穴。两小虎卧穴内。穴如覆釜,三面石齿廉利,前壁稍平,高丈许。藓落如溜,为虎径。樵踊而蹶者数,彷徨绕壁,泣待死。日落风生,虎啸逾壁入,口衔生糜,分饲两小虎。见樵蹲伏,张牙奋搏。俄巡视若有思者,反以残肉食樵,入抱小虎卧。樵私度虎饱,朝必及。昧爽,虎跃而出。停午,复衔一麂来,饲其子,仍投与樵。樵馁甚,取啖,渴自饮其溺。如是者月,浸与虎狎。
一日,小虎渐壮,虎负之出。樵急仰天大号:“大王救我!”须臾虎复入拳双足俛[2]首就樵樵骑虎腾壁上虎置樵携子行阴崖灌莽,禽鸟声绝,风猎猎从黑林生。樵益急,呼“大王”。虎却顾,樵跽告曰:“蒙大王活我,今相失,惧不免他患。幸终活我,导我中衢,我死不忘报也。”虎颔之,遂前至中衢,反立视樵。樵复告曰:“小人西关穷民也,今去将不复见。归当畜一豚,候大王西关外邮亭之下,某日时过飨。无忘吾言。”虎点头,樵泣,虎亦泣。迨归,家人惊讯。樵语故,共喜。至期具豚,方事宰割,虎先期至,不见樵,竟入西关。居民见之,呼猎者闭关栅,矛梃铳弩毕集,约生擒以献邑宰。樵奔救告众曰;“虎与我有大恩,愿公等勿伤。”众竞擒县,樵击鼓大呼。官怒诘,樵具告前事。不信。樵曰:“请验之,如,愿受笞!”官亲至虎所,樵抱虎痛哭曰;“救我者大王耶?”虎点头。“大王以赴约入关耶?”复点头。“我为大王请命,若不得,愿以死从大王。”言未讫,虎泪堕地如雨。观者数千人,莫不叹息。官大骇,趋释之[3],驱至亭下,投以豚,矫尾大嚼,顾樵而去。后名其亭曰“义虎亭”。
王子曰[4]:余闻唐时有邑人郑兴者,以孝义闻,遂以名其县。今亭复以虎名,然则山川之气,固独钟于此邑欤?世往往以杀人之事归狱猛兽,闻义虎之说,其亦知所愧哉!
注释: [1]宋荔裳:宋琬(1614—1673),清山东莱阳人,字玉叔,号荔裳。顺治四年进士,曾官浙江宁绍台道。著名诗人。 [2]俛:同“俯”。 [3]趋(cù):同“促”。 [4]王子:作者自称。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仍投与樵馂:剩食 B.如是者月,浸与虎狎弥:满
C.众竞擒县诣:报告 D.请验之,如诳:欺骗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公言其同乡明经孙某 B.虎负
击沛公于坐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C.孝义闻,遂以名其县 D.藓落如溜,虎径

为国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人方刀俎,我为鱼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作者交代了当时的写作背景,众人聚在宋公署斋,有位客人谈起了虎,宋公就讲起义虎的故事,并嘱咐我写下这篇记。
B.全文情节一波三折,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在人虎对立而缓和、而互信的过程中,突出义虎的形象。
C.文末的议论,作者为世间尚有“杀人之事”,尚有禽兽不如人而感慨不已,是记的点睛之笔,也是记的常见写法。
D.老虎尚义,本属诞而不经之事,然而在作者笔下,居然将一桩人虎互通情义、感恩报德的奇闻,写得动人心旌,而又催人深思。

用“/”给文中带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须 臾 虎 复 入 拳 双 足 俛 首 就 樵 樵 骑 虎 腾 壁 上 虎 置 樵 携 子 行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俄巡视若有思者,反以残肉食樵
(2)幸终活我,导我中衢,我死不忘报也。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义虎记(清·王猷定)辛丑春,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