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文言文阅读
  • 难度 较难
  • 浏览 1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追和①陶渊明诗引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度海;葺茅竹而居之,日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是亦皆罢去。独犹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吾。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一百有九,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遗后之君子。其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乎!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处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区区之迹,盖未足以论士也。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李太白、杜子美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而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引。
注释:①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作诗。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薯芋啖:吃
B.辙亦海康迁:贬官
C.此所以深服渊明所以:……的原因
D.自量为己必俗患贻:赠送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其诗质实绮,癯而实腴②披草
B.①自以为不若也②輮以为
C.①先君命辙师②则耻师
D.①遗后之君子②举匏尊相属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垂暮之年,远谪天涯,生活非常艰难,其他读书写作活动大都终止了,唯喜欢写诗,尤其喜欢读陶渊明的诗歌,追和陶诗。
B.文中对陶渊明其诗其人的评价全用苏轼来信的原文来表现,引文占全文的三分之一,这样更贴近苏轼的本意,也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做评论的态度。
C.文章第一段虽不是直接论苏轼和陶诗,却谈了苏轼和陶诗的写作背景,暗示苏轼和陶诗与他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有关。
D.本文是苏辙应苏轼要求为其和陶诗写的序言,文章充分肯定了苏诗的成就,对苏轼追和陶诗的心机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相信后人自有公论。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追和陶渊明诗引》)
                                                                           
(2)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始得西山宴游记》)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4)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追和①陶渊明诗引苏辙东坡先生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