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书记载:武则天时期,绫锦坊中就有“巧儿”365人,内作使绫匠83人,掖庭绫匠150人。唐玄宗时期,宫中专门织锦刺绣的女工就达700多人。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有效信息是( )
清朝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词中的情景当时最有可能出现在
“嘉树种木棉,天何厚八闽,厥土不宜桑,桑事殊艰辛。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诗中描述的现象最早可能发生于
明清时期商业继续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下列史实与明清时期商业和城市发展的现象不符合的是
2010年4—7月,我国对“南澳一号”古沉船进行了考古发掘,在清洗一个瓷钵的过程中,发现了“林宅”二字,专家辨认这两个字是烧窑时就留在瓷器上的,或许就是订货方要求留下的,可能是古代国外某个买家定做了其中一些瓷器,为了区分而特意留下自己的姓氏。根据你所学历史知识判断这一古代沉船沉没的时代最有可能是
“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以外,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到了口口末年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造屋开门了。”如果日本学者加藤繁的这一观点符合史实.这里省略的两字最有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