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8日,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在宁夏银川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激发非公经济活力,促进西部经济转型升级。这一主题充分体现了( )①民族团结是社会进步的保证②我国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③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④我国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已消除
疟疾严重威胁人类健康。20世纪60年代,奎宁等原有抗疟疾药物因疟原虫产生抗药性而失效,各国加快新型抗疟疾药物的研发。得益于传统中医药文献和民间验方的启发,我国科研人员经多次试验,发现了新型抗疟特效药—青蒿素,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屠呦呦教授表示:“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的礼物。”青蒿素的研发,可以说明①前进性与曲折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要经历的两种状态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③实践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④理论创新的实质,意味着对既有知识经验的批判继承
科学家利用新技术对极地冰芯进行了比过去更为精确的年代测定,重构了历史上多次火山爆发的时间。这项关于古代气候的重大研究,不但发现了过去火山爆发与气候变冷之间的紧密关系,而且有助于历史学者了解火山爆发如何导致重大气候危机而改变人类历史。这可以说明①事物间的普遍联系有赖于人们的认识发现②任何事物都作为要素存在于某种系统之中③既有认识总会在以后的实践中被推翻④认识活动具有无限性、上升性的特点
成书于元末明初(14世纪)的小说《三国演义》,描写汉末、三国(184—280年)的战争,多次出现“火药”、“炮响”;但事实上,火药直到唐初(7世纪)才被发明,用于战争则又迟至宋、元—汉末、三国是不可能有“火药”、“炮响”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①文学作品源于主观想象,不必拘泥于史实②文学创作总是不可避免地打上时代的印记③文学作品,归根到底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④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
歌声,记录一个时代,影响一个时代,也推动一个时代。抗日战争时期,《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响彻中华大地,喊出了百年来国人面对列强侵略的激愤,激励着千百万爱国将士和民众奔赴抗日救亡的战场。毛泽东曾说过:“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这可以表明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②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和结晶③文化是不可忽视的社会精神力量④一定程度上,文化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2015年9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强调中国将始终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继续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继续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坚定支持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这表明我国①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走和平发展道路②主张维护国际格局稳定,反对建立新的国际秩序③把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④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外交政策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