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总之,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乎之方……使天下有志之士无不明于洋务,庶练兵、制器、造船各事可期逐渐精强。”———《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二: (1)以上两则材料涉及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运动?这次运动提出了哪两个口号?(2)材料二的两家近代企业是由谁创办的?这些企业的创办客观上有何进步作用?(3)这次运动中创办了哪三支近代海军?(4)这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丰裕的人。——《史记》译文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材料三:从西晋永嘉(西晋怀帝年号,307年——313年)年间到刘宋末,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陆续南下到巴蜀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有70万人,形成北方民众纷纷南下的浪潮。——《中国通史》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江南地区在西汉时的发展状况。(2)根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地区在南朝时的发展状况。(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江南地区从材料一发展到材料三状况的原因。
汉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时期。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请回答下列问题。(1)两汉时期的西域指的是哪些地方?汉武帝派谁出使西域,初衷是什么?(2)举出西汉时期反映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关系的事例(战和各举一例)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 在2014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摘自新华网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将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城市)、E(国家)两处填写完整。(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其中佛教传入我国是在何时?改进造纸术,促进文化传播的关键人物是谁?(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左传》材料二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材料三 “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史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说明西周实行这一政治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中的“寡人”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3)材料三中的“陛下”采纳了谁的建议“推恩分子弟”?结合材料内容分析,“上”采纳这个建议的目的是什么?(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制度,在当时都起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既有“和”,又有“战”,请各举一例说明。(2)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列举内迁的少数民族(至少列3个)。(3)西晋后期,大量的北方人迁往江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展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