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沈从文的文学传奇
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辞世,他并没有写完他传奇人生的最后一笔。
沈从文成长为著名作家之路具有传奇的色彩。从郁达夫《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中那个穷困潦倒的主人公到北方文学的重镇和京派作家的领袖,从小学毕业生和被大学拒之门外的投考者到北京大学教授,在童话中最常见而在现实中很少发生的丑小鸭变成天鹅和灰姑娘嫁
给王子的故事,这种奇迹终于在沈从文这里闪现了。
1924年,沈从文开始以“休芸芸”等笔名在北京《晨报副刊》《现代评论》等报刊发表作品,成为新文学的“第一个职业作家”。1928年,随着文化中心的南移,沈从文也从北京来到了上海,以几乎每月一本书的生产速度为当时新兴的小书店供稿,成为著名的“多产作家”。由于胡适等人的引荐,他先后在中国公学、武汉大学和青岛大学任教。1933年,他重返北平,从学衡派吴宓手中接收了《大公报•文学副刊》。《大公报•文艺副刊》体现了沈从文以及“京派”的文学主张,对于北方的文艺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并且由对上海的作家发难,挑起了“京派”与“海派”的论战。正如沈从文在《从现实学习》中自述的那样,他的成功“是适之先生尝试的第二集,因为不特影响到我此后的工作,更重要的还是影响我对工作的态度,以及这个态度推广到国内相熟或陌生师生同道方面去时,慢慢所引起的作用。这个作用便是‘自由主义’在文学运动中的健康发展,及其成就。”沿着“现代评论派”“新月派”“京派”以及自由主义文人集团的发展脉络,沈从文最终归纳为共同的流向。沈从文是一部传奇,同时,他的创作也是不同于现代主流小说的传奇。与现实主义对于文学的“认识”作用的强调相反,他不是要使我们去接近现实,去“认识”现实;而是要给我们一些色彩,一些音乐,一些故事,一些使我们脱离现实苦难的美丽梦境。1934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边城》和散文集《湘行散记》使沈从文达到了他创作的高峰。这是他最美丽的作品。与诸如丁玲的《水》、茅盾的《子夜》、洪深的《五奎桥》等运用社会科学的分析方法描写中国城市和农村的骚动和崩溃的现实主义的小说和戏剧以至新感觉派作家穆时英的《一九三一年》不同,沈从文具有明显的装饰风格的作品体现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情调和创作态度。正如他在《(长河)题记》中所说的,“特意加上一点牧歌的谐趣,取得人事上的调和”。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罕有其匹的富有惊人的艺术才华和葆有纯粹的艺术感觉的艺术家,他以一种特殊的艺术眼光而不是道德政治的眼光来看一切,他的创作使一直受到道德、政治的范围和以“风雅”“风骨”为极致的文学正统获得了某种解放。沈从文在《从文自传》中说:
我就是个不想明白道理却永远为现象所倾心的人。我看一切,却并不把那个社会价值搀加进去。估定我的爱憎。我不愿问价钱上的多少来为百物作一个好坏批评,却愿意考查它在我官觉上使我愉快不愉快的分量。我永远不厌倦的是“看”一切。宇宙万汇在动作中,在静止中,在我印象里,我都能抓定它的最美丽与最调和的风度,但我的爱好显然却不能同一般目的相合。我不明白一切同人类生活相联结时的美恶,换句话说,就是我不大能领会伦理的美。接近人生时,我永远是个艺术家的感情,却绝不是所谓道德君子的感情。
20年前我曾经吟颂过沈从文的名句:“美丽总令人忧愁,然而还受用。”我们感谢沈从文在那天崩地陷、满目疮痍、率兽食人、鲜血淋漓的丑恶和腐烂的时刻为我们留下了如此精致美丽的图画和传说;然而,我们在沉醉和流连忘返的同时又觉到一种非人性的残忍。正如朱光潜的美学所指示的那样,美感离不开距离,美感必须摆脱联想。所以,读沈从文最好也是没有历史阴影和联想的在新鲜的阳光下的少男女少们。
(根据旷新年《沈从文的文学传奇》改写)
文中谈到了沈从文哪些方面的传奇?(用自己的话回答) (4分)
文章引用了沈从文在《从文自传》中说的一段话,起到了哪些作用? (5分)
作者认为:“读沈从文最好也是没有历史阴影和联想的在新鲜的阳光下的少男少女们。”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请结合文本分析。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