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过去说学而优则仕,所谓学,就是国学,主要指儒家的四书五经。可是,百余年来,国学经典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可谓江河日下,一落千丈。这种变化,原因之一就是近代西方文明给中国带来的强大冲击。
——2007年12月25日《中国青年报》阅读周刊
材料二 那时(1957—1977)不讲四书五经,《老子》、《孔子》即使曾经被认为具有“人民性”的作品,也遭到了无情的批判。那时有人出来讲《论语》,可惜不是把它煲成一锅“心灵鸡汤”,而是给孔夫子戴上一顶“没落奴隶主阶级代言人”的帽子。当年受到批判的甚至不止于儒学经典,还有《三字经》、《千字文》等这一类所谓大众儒学。
——解玺璋《大众史学,复兴还是商机?》
材料三 近一两年,大众儒学和大众史学,甚至道家、墨家、法家、理学等,成为公众阅读的热点之一。于丹和易中天的书卖了几百万册。加上网络写手的推波助澜,公众对通俗历史读物的热情似乎仍在升温。……但是,大众史学也面临着某种危机。这首先表现为以央视“百家讲坛”以及部分网络写作为代表的将历史审美化、传奇化、娱乐化、八卦化的游戏倾向。这种倾向发展下去甚至可能断送大众史学的前途。
——解玺璋《大众史学的危机》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说明哪些因素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4分)
(2)根据材料三、联系现实并结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你如何评价于丹、易中天等人通过“百家讲坛”或网络传播儒学和史学行为的影响?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国学”(不限于儒家文化)对于我们今天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有哪些可以借鉴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