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下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描绘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使者的场景。该图可用于研究( )
宗教绘画的风格
唐与突厥的友好关系
民族政策的践行
贞观时期的中外交往
据图可知,中国古代( )
人地矛盾彻底解决
农业工具不断创新
休养生息政策施行
手工业技术的改进
有学者认为“自周之襄、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该学者意在说明( )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学术思想蓬勃兴起
奖励军功普遍实施
官学兴起开启民智
当今社会,广播电视不断发展和普及,各种新闻的传播广泛而及时;手机、即时通讯和电子邮件的普遍使用,使人与人之间距离“越来越近”;“云课堂”“掌上博物馆”和电子阅读的有益探索,让学习随时随地都能发生。这主要基于( )
交通工具革新
信息技术发展
教育水平提升
生活质量改善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依靠自己的力量,使工业生产水平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比重由1913年(沙俄时期)的 2.6% 上升为1937年的 10% 。二战后,又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将人类第一位宇航员送入太空。材料体现了( )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经济危机引发世界大战
战后殖民体系走向崩溃
世贸组织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