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现代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160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十九世纪的为王尔德所喜闻乐“谈”的“看不见”的艺术世界,时至今日,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它依然值得谈论。如果要找一个与之对应的“世界”,那就是网络世界。准确点说,这便是一个由Facebook,Youtube,Twitter以及国内的微博、开心网等各种类型的社交性网站,也即所谓的SNS所构成的同样“虚拟”的世界,它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新艺术世界”。
王尔德在艺术世界里更喜欢谈论的是莎士比亚;而我们的“新艺术世界”中,诱惑的色情、血腥的暴力、异国的情调乃至无厘头,才是让人神往的主题。
显然,今天的人们在SNS这个“新艺术世界”里所追求的或所热衷谈论的东西已不是身为唯美主义者的王尔德所喜欢的“艺术”了。他当年冀望以蕴含有美的“看不见”的艺术世界,来弥补那个“看得见”的由粗粝的物质所构成的庸俗的现实世界。举凡生活中一切有艺术因素的或者可以转化为艺术的东西,他都乐于谈论。然而,在现在这个网络世界里,人们虽然也在谈论这些,但却不再像王尔德那样为了把生活艺术化而努力,而是更乐于把生活粗鄙化、恶俗化与色情化。
昔日的艺术世界,那些贵族们的沙龙和代表知识精英的纸面文化,如今已“沉沦”为芸芸众生的电脑屏幕和智能手机。
其实,在这个“看不见”的世界中,改变的还不仅仅是谈话的主题、交流的途径,随之改变的还有谈话的“主体”。王尔德及其朋友们当年喜欢的那个艺术世界是奢侈的、高雅的,那还是个印刷文化占主流的时代,没有几个人受过他那样的教育,同样,也没有几个人读过莎士比亚,可想而知,能够与其一起谈论并分享那个看不见的世界的人能有多少了。可是,现在,谁没有或者说谁看不懂《杀死比尔》《生化危机》呢?在这个影像时代,只要我们看到了能够看见的东西,几乎人人都可以参与讨论并在言谈中建立那个“看不见”的“新艺术世界”。
米歇尔·福柯曾在一篇谈论社会空间问题的文章里指出,与“乌托邦”这样的不现实的纯虚拟空间相比,还存在着一个“异托邦”。“异托邦”与现实生活相对立并相互依存,而且,它真实存在,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补充。在今天,网络或者说SNS所提供的那个真实存在的“虚拟世界”,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异托邦”。在这里,人们多变,易怒,尽情地释放着自己在白天工作中被压抑的情感,同时也都在坦露着自己的真实的恐惧与怨恨。当然,这其中也有爱,可是爱意会很快被转化为轻薄的玩笑、荒谬的误识。所有那些在白天严肃的东西一旦进入这个属于夜晚的世界便会土崩瓦解。在这个世界里,白天的一切都会因无数话语的“加工”而融化,而变形。
因此,网络世界的话语,会有意无意对现有的词语进行“反动”。有时,它会以一种稚气的错别字,来代替词语已有的固定组合。如“同学”成为“童鞋”,“怎么”变成“肿么”。同时,它又像一个担心被父亲责骂的小孩,懂得让污言秽语“去污化”,以当面说脏话的方式来获得亵渎神圣的快感,又不被责骂,如变“你妈”为“尼玛”就是一例。
SNS所构成的虚拟的世界,成为话语的深渊。我们深陷其中,因为恐惧自己没有个性而试图以与他人不同的话语来声嘶力竭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可是当每一个人都想与他人不同时,话语本身的价值就会逐渐被掏空,只剩下空洞的声音,不再具有任何实质的意义;而同时,每一个人也都在其中失去了个性,坠入话语的深渊而不可自拔。
(选自2014年4月11日《文汇报》文章,有删改)
试概括“王尔德所喜闻乐‘谈’的‘看不见’的艺术世界”与“新艺术世界”主题的异同。
答:                                                                                
如何理解“异托邦”中人们的多变、易怒。
答:                                                                                
结合全文,分条概括 “新艺术世界”的主要特点。
答: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十九世纪的为王尔德所喜闻乐谈的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