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中国文化从理想型文化转向世俗型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里,出现了闲暇。闲暇作为一个社会学范畴,是和工作相对的,闲暇时间是工作时间之外的时间,它属于现代中国都市生活中的社会时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闲暇时间的出现,首先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密切关系;其次和整个社会的进步以及劳动制度变化有关。如果我们把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加以比较,可以发现,过去劳动时间比闲暇时间更重要,但现在的情况似乎颠倒过来了。各种公休日,已经使城市居民的闲暇时间大量增加,过去工作是中心,好好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如今努力工作,好好休息,都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大量闲暇时间的出现,在改变我们的生活节奏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一些统计数据表明,在闲暇时间里,除了饮食和继续教育外,绝大多数时间已经被娱乐活动所主宰。和具有宗教传统的其他文化不同,中国文化中世俗的现世精神很自然地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休闲性的文化活动。
但当闲暇时间占据重要位置时,一种时间的压力也就形成了。这一种心理的时间压力,它以物理时间表现出来。在一个时间紧迫无暇休闲的状态下,人是不会有任何怎样打发时间的疑问的。但当时间变得充裕而不知该如何度过时,时间就具有一种心理的压力。我们看到,在中国文化中,一些人对所谓“找乐和逗乐”的文化动向深感不安,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正是闲暇的时间压力的必然要求。于是,无聊也作为一种特定条件下的心理现象应运而生。从个体角度说,无聊给自己带来的是一种选择的要求,即通过对某种活动的选择来改变自己的无聊状态。心理学实验表明,感觉刺激剥夺的状态是一种极其难以忍受的状态。这表明,如果人的心理机能在闲暇时间压力给群体甚至整个社会成员带来的某种需求,某种把文化活动向休闲娱乐方向转变的必然倾向。文化接受者(受众)对文化生产的要求,已经完全不同于理想主义文化中那种激情的工具主义的文化,而是需要更加带有游戏性和娱乐性的文化消费。因为闲暇的基本性质应该是充分的放松和享受。这样一来,闲暇时间的压力,就转化成一种对消费行为类型的压力和强制。过去那种以崇高为特征的文化,那种以精神的超越的痛感升华为标志的文化,显然已经不能作为基本形态而存在。一言以蔽之,闲暇的时间压力最终转化为对世俗性、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需求。
(节选自周宪著《文化表征与文化研究》)
关于“闲暇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闲暇时间是指工作时间之外的时间,它在现代中国生活中的社会时间里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B.科学发展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的进步以及劳动制度变化,这两方面带来了闲暇时间。 |
C.闲暇时间与劳动时间相比,在过去是后者更重要,而现在的情况是前者变得更重要了。 |
D.闲暇时间大量增加,使我们的生活节奏随之改变,并由此导致了我们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改变。 |
关于闲暇的时间压力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A.当闲暇时间占据重要位置时,人们就产生了怎样打发时间的疑问,时间就具有了一种心理的压力。 |
B.当时间变得充裕而不知该如何度过时,无聊作为一种特定条件下的心理现象就应运而生了。 |
C.闲暇的时间压力,给群体甚至整个社会成员带来的是游戏性和娱乐性的文化消费需求。 |
D.闲暇时间的压力,使过去那种以精神的超越和痛感升华为标志的文化已基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闲暇时间里,人们已经完全被娱乐活动所主宰,世俗的现世精神把人们引向休闲性的文化活动。 |
B.出现所谓“找乐和逗乐”的文化动向,正是闲暇的时间压力的必然要求,人们没必要对此感到不安。 |
C.闲暇充分放松和享受的基本性质,决定了闲暇时间的压力,必然转化成一种对文化消费行为类型的压力和强制。 |
D.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里出现了闲暇,这自然使人们抛弃了过去那种以崇高为特征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