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将给世界传递持续发展的讯息》,强调坚持改革和制度创新,称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将为世界经济提供新的动力。1500字的文章七次提及“改革”。从经济生活角度看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一位科学家说过:“难道我们皓首穷经,对世间万物盘根究底,不是为了有一天能读懂生命的本质吗?”这告诉我们 …( )
对于同一棵古树的美,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理生长 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是美;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树围,把古树的实用价值看作是美;而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是美。上述对古树审美感受的差异表明( )
“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蕴涵的哲理是( )
古今中外凡有重大发明创造的人,都是勤于思考、善于分析的典范。例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时其思考功夫就非常突出,牛顿把万物之间联系的共性加以提炼,最终把它确定为一种内在的东西,即引力联系。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这一思考是指( )
国家体育总局前局长袁伟民分析国家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时说:“我们的很多项目上不去,不是因为实践不够,而是对经验总结不深刻,对对象分析不到位,大量的感性认识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对项目规律的认识总是若明若暗、似是而非,始终无法触及问题的实质,实现不了最 后的跨越。”运用所学知识,完成16~17题。16.材料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②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终点③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组成部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④二者是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的整个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17.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因为( )A.理性认识对实践有重大作用,而感性认识是无用的B.感性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理性认识都是正确的C.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D.认识的目的在于获得理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