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 )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烦执事。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③若舍郑以( )为东道主,行李之往,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 )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
将括号内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 |
B.晋军函陵(驻扎)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
C.行李之往来(使者)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
D.秦伯说(言,道)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夜缒而出,见秦伯 | B.朝济而夕设版焉 |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分别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以乱易整,不武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A.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
B.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
C.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
D.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
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焉”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A.焉用亡郑以陪邻 |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D.且焉置土石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围郑主要原因是晋想报复郑,与秦并无多大关系,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伏笔。 |
B.秦晋之军分驻两地,也就为烛之武的分化瓦解工作提供了可能。 |
C.烛之武因年轻时不得重用,而有满腹委屈和牢骚,对此,郑伯颇为不满,但国难当头,最终还是给予安慰和许诺。 |
D.晋侯在秦退军后,并无感情冲动,经过理智分析,毅然决定撤军。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谋略,正是他后成就霸主的重要原因。 |
文中烛之武的说辞包含了四层意思(文中已标明序号),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中间两层的内容。
第一层:消除戒心,引起好感。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层:晋忘恩负义、言而无信、贪得无厌,暗示秦将受晋侵犯。
烛之武为了说服秦伯退兵,摆出了保存郑国可能对秦国的好处,这好处是__________